“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朗朗的读书声响了起来,并不是在华夏土地上的某个私塾里面,而是在万里之外的明洲大陆的金山城中。
金山城当然建在金山半岛上面,是一座小型木制棱堡,紧挨着金山湾和金山港。是大明在新大陆上的第一个根据地。这座木堡是去年秋季开始新建的,施工的劳力主要是金山半岛附近的印第安人。因为语言不通和缺乏相应的工具——周小七、蒙起这些殖民者不敢把斧子、锯子等“先进”工具给印第安人使用。倒不是害怕他们用斧子和锯子造反,而是怕他们弄坏这些宝贵的工具。由于语言不通,这些华夏殖民者暂时还没有办法将劳动技能传授给这些皈依了天道教的印第安人。
是的,在北明洲,天道教继续发挥着忽悠野蛮人的作用。在火药武器和热气球的震慑之下,金山半岛上的印第安人,都相信周小七、蒙起他们是神的使者!
于是,事情就变得很容易了!神仙的话是必须要听的。被神仙欺负一下那也是活该倒霉,不能怨恨报复否则会遭天谴的。神仙问他们要点吃的喝的那是看得起他们,还不赶紧去打猎、抓鱼!神仙要那种黄颜色的亮晶晶的石头那就赶紧去找。神仙要住房子,那就赶紧帮着造——虽然他们造房子的手艺真的很差,但是多些人搭把手总是好的。
所以,在过去近一年的时间内,周小七、蒙起、杨阿过,文天祥等人都有了不少收获。
周小七有了金山城堡和金山港——这是探险队在明洲大陆的根据地。他的四艘木船也已经修缮完毕,现在正在训练印第安水手,这样他就能将一部分水手留在金山城充当守卫了。
蒙起则有了大约三千二百印第安士兵!本来应该拿去交换黄金和食物的日本肋差刀,现在都变成了印第安士兵的武器——绑在了一根巨杉木棍的头部,做成了一千六百杆长枪。另外,蒙起还让随行的工匠教印第安人做了真正有杀伤力的长弓,给另外一千六个印第安士兵都各配了一把。当然,射的还是骨箭。在蒙起看来,有了这三千二百印第安士兵,多少黄金和食物抢不到?何必把宝贵的日本肋差“送人”?
杨阿过则得到了一个天道观和数万名虔诚的印第安天道徒!他现在已经是天道教明洲分坛坛主了。不过他这个坛主手下没有几个道人,都是从中国带来的,明洲当地的印第安道人,暂时还没有培养出来。
负责培养北明洲当地精英的是文天祥。文大状元现在有了一个私塾……哦,应该是官学!就是正有人在念三字经的地方。
在这里读书的当然都是印第安书生了。这些书生们虽然还穿着兽皮,但是兽皮衣服已经缝成了儒服的式样,头上的鸟毛已经没有了,也不披头散发,而是梳了汉人的发髻——不再披发左衽了。
这些印第安书生的年纪有大有小,最年长的就是那位见多识广,博学多才的鲨鱼长老。对了,鲨鱼长老现在还有了姓,姓鲨,名通海。文天祥知道他以鲨鱼为名后,就给了他一个鲨姓。至于通海之名,则是因为他的水性高超。
另外,第一个被文天祥教化的龙虾和他的哥哥带鱼,现在都是书生了。两人也有了各自的姓氏,其中龙虾以虾为姓,起名学道。因为他算是文天祥第一个教化的印第安人,文天祥希望他能学道有成,成为一代印第安大儒。
龙虾的哥哥带鱼则以鱼为姓(兄弟俩不同姓,因为他们不是一个爹生的),起名子将,文天祥希望他能学武,成为印第安儒将,所以就叫鱼子将……呃,听上去有点奇怪,不过文天祥也没听说过鱼子酱,纯是个巧合。
除了鲨通海、虾学道和鱼子将之外,这所金山书院还有另外六十九名学生。加上这三位整好七十二人,合起来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金山七十二贤!
金山七十二贤现在学习的是著名的蒙学教材《三字经》。这可不是一般的《三字经》,而是大宋状元公文天祥手工雕刻的限量版《三字经》木简——因为纸张在明洲太珍贵了,所以就只能用木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