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济河大营前方,留出来作为战场的便是一片辽阔而平坦的平原。除了三个已经被废弃的村子,两片小树林,便没有任何可以借助利用的地形了。
而陈德兴所部,只留了一个新军骑兵师(暂时还没有颁布番号)和一些辎重部队共两千人,留守济河大营,其余两万六千人全部出击。占据了三个已经被废弃的村子作为支撑点。
三个村子是个倒品字形布局,两个在前,一个在后。在后的名为高家楼的村子上空,还飘扬起了日月王旗——陈德兴的中军便在此处。两个突前的村子分别名叫余庄和小李村,都是所谓的“一姓村”,就是一姓之族聚族而居,以宗族血缘为纽带,形成互相保护的集落。
三个一姓村的居民都是有武力的,他们所居的村子也修得坚固,犹如个小小的堡寨。周围有夯土围墙,墙内有望楼箭楼,墙外还有壕沟。居民虽然已经撤退,但是却没有舍得放火,三个村子都完好的落在了明军手中。
余庄成了陆军于保(二十二兄弟之一)担任师帅的陆军第四师师部驻地,同时还摆了一个炮兵连,一个弩炮连在村内。第四师的一万余人,则部署于余庄周遭。
小李庄成了郭侃的地盘,他的6000多人并上一个炮连、一个弩炮连就布置在小李庄周围。
而两个村子之间,陈德兴所在的高家楼前,则部署了朱四九指挥的兵力6000多人的近卫师和一个炮连。
另外,杨阿喜的正黑旗马队,由卫逐鞑接任师帅的重骑兵师,和陈德兴的五百亲卫,则都聚集于高家楼,是此役的预备队。
和三个村子遥对的两片小树林,则成了忽必烈大军的支撑点。
呜……苍凉凄厉的牛角号响彻云霄,数不清的蒙古骑兵如潮水一般涌来,在被明军参谋称为“东树林”和“西树林”的两侧展开,密密麻麻的铺满了一大片平原,数量多的数都数不清。
可是,这两片树林之间,却是空空荡荡,不见蒙古人的踪影。
蒙古人摆的是什么阵型?
战场上的明军正感到奇怪的时候,站在望楼上观察战场的哨兵们突然大声吼了起来。
“战车!正前方有战车,是蒙古人的战车,数以百计……”
战车?
陈德兴快步走上了望楼,举起单筒望远镜,向正前的战场上望去。出现在目镜当中的,是一排近二百辆有着一个巨大盾牌和两个大轮子的大车。在这些盾牌大车的后面,还有一些双人推动的小板车。每一辆小板车之上,都架设在一门小小的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