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咱们南芬铁坊的铁匠、学徒工,都是老手了。光是在南芬这里,已经前前后后建了五座高炉,十五座炒炉和五座坩埚炉了。”
齐塔轻描淡写的介绍着南芬铁坊的研发探索过程——哪怕有了陈德兴的提点,实验失败还是在所难免的!焦炭炼铁和反射炉炒钢都是新技术,坩埚钢虽然是老早就有的东西,但毕竟已经不怎么常用。同样需要反复探索。
“铁坊的工匠有谁立了功么?”陈德兴问话的时候,整个铁坊的铁匠和学徒,已经聚集起来,在陈德兴跟前站成了三排。大约有三四百人,都是精通炼铁找矿的匠人。大部分是从临安和明州掠来的。
“有啊,孟大头,你出来一下。”齐塔一招手,唤来个二十挂零的小个子,身高不过五尺多,非常瘦弱,不过却有一个大脑袋,额骨宽大且隆高,和细小的身体形成鲜明对比,就好像一根细竹竿撑着个大脑袋,怪不得被人叫“大头”。这副尊荣不大像个铁匠,倒像个读书人。
“这是孟德孟大头,别看他长得不像个铁匠,不过脑袋瓜子好用。”齐塔一指身后的高炉、炒炉,“高炉、炒炉都是他画的样,高炉垫高,炒炉居下的布局也是他想出来的,还有用滑轮加料的设计也是他做的。这小子可聪明,可惜没有念过什么书,要不然准能中进士!”
第432章 钢铁雄心(四)
“可识得文字?”
陈德兴瞅着脑袋大大,身子细细的孟大头,温言问道。
“回禀大王,小的在潭州家乡进过学,只是没有读出什么名堂就跟着家尊到临安打铁了。”
这孟德虽然是湖南人,但是从曾祖父开始,世世代代都是临安军器监的铁匠。临安之变时被陈德兴掠走,家人却还在临安。
孟大头跪在地上,满脸惊喜地回答道。
“原来是读过书的,”陈德兴点点头,“进学读书的确不易,不得名师教导,终是难成气候,还不如学门手艺……其实这冶金之学也是大学问,比起孔孟之道是不差的。”
打铁还能和孔孟之道比?
不仅孟大头吃了一惊,在场的铁匠还有两个饱读诗书的邓家人都有些难以接受这样的评价。
“孟德听封!”陈德兴也不含糊,目光扫视了在场之人,语气突然放沉,“尔筑炉冶铁,颇有创建,于国于民皆有大功!今孤王封尔为士,赐田庄一所,望尔恪守士道,再接再厉,多多建树!”
这就是士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