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页

李庭芝一笑,道:“下官愚鲁,虽在军中多年,却无甚长进。若说心得,到是有两条的,就是兵以饷聚和募农为兵。”

“兵以饷聚?”贾似道皱皱眉,这不是废话吗?没有军饷谁肯来当兵?

李庭芝道:“所谓兵以饷聚,便是军饷一定要有保障,最好让带兵之官亲自掌握粮饷来源!”

“什么?”贾似道一怔,“那朝廷何以将兵?”

李庭芝摇摇头,道:“书生掌兵,无非就是以军饷买人心。若军饷不在书生,军心便不在书生,书生何以掌兵?而且……本朝家法如此,掌兵之人心亦难安,若非兵为将有,谁知道风波亭之祸何日加身?”

“……”

李庭芝的话说得太直白了!不过也是这么回事儿,在座之人都当过阃臣,自然知道用军饷卡下面的将领脖子的法门。南宋对军队的控制已经不如北宋严密了,兵将分离做不到了,对兵为将有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唯一掌控军队的方法就是卡住饷源。现在四川、京湖和两淮的藩镇,就是掌控地方,有了自筹粮饷的权力!

如果按照李庭芝的办法组织新军,那掌兵的书生就不会变成藩镇之主了?

不过李庭芝最后的问题也有道理。大宋朝廷对外不行,对内折腾自己的将领可是很有一套的!要是不让书生们成为一军之主,他们怎么敢出来募兵练兵掌兵?

看到贾似道沉默不语。李庭芝又接着侃侃而道:“募农为兵则是要招募朴实农人当兵,山野之民为佳,城邑平民不取。因为山野之民穷苦而无见识,容易掌控,所求也低。不似临安百姓眼界开阔,头脑油滑,上不了沙场。”

这一点倒是没有什么争议。看看临安的三衙兵朽成什么样子就知道了!

“可否兵农合一?”江万里突然插话问。

兵农合一是儒家最喜欢的军制。因为可以将军饷的开支降到最少,这样对“人民”的负担也就减轻到最少了。后世的朱元璋、朱棣爷俩估计就是受了这种思想的影响,实行了兵农合一的军户制。最多时举国有二百多万户军户!

“土地呢?”李庭芝反问,“昔日忠顺军可以兵农合一是因为有土地。现在江南可有土地能分配给兵士耕种?”

没有!江南的地都是强宗大族的,怎么可能拿出来分给士兵?要那样还是投降陈德兴算了!

江万里默然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