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页

喇嘛比文天祥要善于辩法,他不提自己的观点,而是直接提问。因为天地之说,无论儒释道三家,都是玄而又玄的。而且各教都有许多不一样的观点和看法。在这种情况下,挑错比证道要容易多了。

陈德兴笑着点点头,抬手一指院子里面的几架望远镜,道:“今天我不说天,只请大家观天。因为天大无比,有星辰万亿,穷吾等一生之力,也难窥万一。对于天,吾等其实都是无知之人,只能胡说八道。不如就在今夜,用这望远之镜,观测天下,稍窥一二吧。待窥完了天,吾再与诸位说地……”

这话一出口,在场的和尚、道士们都脸色微变。因为天在佛家、道家之中,都是有许多论述的——天是儒佛两家宗教、神话体系的一部分。怎么能承认自己无知,是在胡说八道呢?

可是看看那几架大号望远镜——他们当然知道望远镜是什么了——这些和尚、道士们又不敢拿各自经文上对天的描述出来和陈德兴辩说……就是要说,也得先看过天再说吧?万一出来的东西和用这个望远镜看到的不一样,岂不是要出洋相了?

“说的莫须有理,那么哀家先来看看!”第一个站出来看天的是大唐太后灭门老尼姑。老尼姑不是来争道统的,她感兴趣的是正统。只要大唐能当上正统平元灭宋,就是让陈德兴当国师,让天道教当国教,以后科举考试考科学都无所谓。

“贫僧也来瞧瞧吧。”萨迦法王八思巴也起身向一架望远镜走去。他也一样不是来争道统的,中原这里没有藏密什么市场。而他在乌斯藏就是活佛,根本不担心天道教进去抢生意。

他们俩人一带头,刘秉忠和永心大和尚、清和大真人,还有曲阜来的孔君子,都站起身,或是一人霸占一架望远镜,或是两人合用一架望远镜,开始看月亮看星星了。

不过南宋这边的儒释道三教高人,却一个个坐得跟石像一样。不是因为他们不好奇,而是赵家皇帝下过旨意,禁止民间观测天文。这天文只能由钦天监观测,免得泄露天机——当然,赵家皇帝的旨意管不了李家太后和乌斯藏的法王,也管不了我们的陈大明王。

所以,这天机就只能瞒着大宋的百姓和官员了。而这会儿大宋最有权的贾似道更是闭着眼睛动也不动,仿佛睡着了一般。他现在虽然大权在握,但却也是要小心提防流言蜚语的时候。要是传出什么贾似道夜观天象,窥测天机,意图不轨,可就大大糟糕了……

第411章 看天说地争道统(三)

“啊哟喂,这是月亮吗?咋成个石头球球了呢?上面还有一个个坑……”

“看着也不亮啊,月宫在哪儿呢?喂,清和真人,常娥奔月的典故是道家的吧?这月亮上面咋空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呢?”

“天上好多星星啊,密密麻麻的看着眼花,这个紫薇帝星在哪儿呢?”

听着灭门老尼和永心和尚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陈德兴笑着站起身,大步走到了院子中央的那个巨大的圆球之侧——这是一个地球仪,上面按照陈德兴记忆,绘制了七大洲五大洋和他前世记忆中的全部大小岛屿。位置不一定全对,但是在这个时空,无疑是独一无二的宝物了。

本来他是打算将之当成最高的机密,继续保存一段时间的。但是现在,他为了进一步传播科学迷信思想,将自己推上至高无上的半神之位,便将这件无价之宝提前公之于众了。

和单纯的坐而论道不同,地球仪上面的知识,是可以通过航海探索进行验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