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页

步兵抵达的时候,前方的骑兵已经在交锋了。也不是大战,而是各自的轻骑兵在游斗。北伐军方面出动的是八旗的三个佐队,蒙古人则出动了五个百人队,在两军大阵的中央来回飞射。他们这是要掩护各自本阵的布列。若是没有八旗兵的加入,陈德兴的步兵是很难从容布列的,除非天色未明就早早出动,在黑暗的掩护下完成布置。好在现在,陈德兴已经有了一支堪与蒙古骑兵对阵的轻骑兵。

张九指挥的步兵旅已经完成了展开,两营弩兵在前,一营长枪兵在后。另外,在弩兵之前还部署了一排拒马。而这个步兵旅所在的位置,则是整个大阵的中段。在他们身后则是近卫师的阵列,鲜红的战袄和旗帜组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一面象征着明王的日月大纛高高竖立。在更远一些的后方,一只巨大的热气球正在缓缓升上天空,气球上赫然绣着圆日新月,日月为明,这边是明王陈德兴的象征!

不过气球下面的篮子里,载着的不是白衣仙子墨影娘,而是北伐军陆军军校少年班的士官生蒙起,他的任务是和另外一名参谋一起,居高临下观察战场,然后再记录在纸上,装进竹筒丢到地上。

而女神棍墨影娘也上了前线,只是一席白衣,没有披甲,骑着一匹白马,紧跟在陈德兴的身后。一张俏丽的面孔上全是圣洁庄严的表情,仿佛不是人间女子,而是天上的仙人一般,根本就没有七情六欲。只是一双明眸之中,偶尔会透出一丝的兴奋和热切。

今日之后,明王将是辽东和高丽的主宰,而用不了多久,明王的旗帜将插遍华夏大地!

第370章 飞天火箭

就在北伐军对面的原野上,黑压压的蒙古大军正从西方而来,并不都是骑兵,而是不到两万人的蒙古骑兵和万余人的汉人、高丽人和色目人组成的步兵——这是管领归附高丽军民总管,沈阳路军民万户洪福源指挥的军队。

这洪福源是高丽唐人,就是唐朝流亡到高丽的汉人,世居高丽北方的唐城。在蒙古高丽战争初期落水当了高丽汉奸,带着蒙古人攻城略地,立了好大功劳,自然颇得蒙古主人赏识。后来他在高丽无法立足(一开始封在高丽西京也就是平壤),便裹挟了万余户高丽人,跑到了辽东,被安置于沈阳路。这次又跟着塔察儿杀进高丽,狠捞了一把,如今又被塔察儿带来了辽东。

不过现在受他指挥的万余“汉军”,并不都是他的人马,还有郭守敬带来的属于蒙古水师的炮手和30门火铳、100加发石机、100架三弓床子弩。另外,刘孝元和郭守敬二人,也奉了塔察儿的将令担任“同知”。

现在刘孝元和郭守敬两人,都披上了单层头的皮甲随军行动。刘孝元骑着在马上,眉头深皱望着远处正在欢呼的北伐军。他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汉人军队也会有这样高昂的士气?他摇摇头,转身看着他的同伴郭守敬,郭守敬正忙乱的指挥着一千出头的色目人在摆放三弓床弩、发石机和大火铳。提着战袄来回奔跑,累得气喘吁吁……

也不知道塔察儿是怎么想的,三弓床弩、发石机和大火铳这三种射程完全不一样的武器,都叫郭守敬一个人指挥。而这郭守敬明显没有什么指挥才能,也没有什么得力的人帮衬。

刘孝元虽然也是“同知”,但是他哪里懂这些器械之道,对于排兵布阵也只知道皮毛。各种各样的兵法韬略是知道很多的,就是没有任何实际的经验。实际上和南宋那边些科举正途出身的阃帅一样,都是纸上谈兵的专家……后世的近现代国家的军校培养职业军官,都不会省了下部队实行这个过程,毕业以后也是从基层干起,这样的安排绝不是没有道理的。

而宋、明、清三代,督师的文官虽然都是军队的统帅,但绝大多数没有任何基层军队的经验。根本不知道他们指挥的军队是如何行军、如何打仗、如何编制的。这样的“阃臣”,哪怕读上再多的兵书,也就是个纸上谈兵的军事家。上了战场也只能瞎指挥。

不过刘孝元现在效忠的是贵武轻文的蒙古,自然不会让他一个“书生招抚”真的去指挥军队。他现在只是一个焦急等待交战结果的观众而已。

大约辰时三刻的时候,霍图王子穿戴着一身银白色的铁甲骑马出现在战场上,就在洪福源的汉军左侧——今日塔察儿的布置有些反常,竟然让战斗力最差的沈阳路汉军担当了中央战线,两侧分别是十个蒙古千人队。其中有五个宫帐千人队都在霍图掌握之中。

因为之前在庄水之畔的作战失利,五个宫帐千人队中的两个伤亡过半。因此霍图麾下只剩下不到四千骑,不过这四千人仍然是塔察儿手中最强大的攻击力——四千骑都披上了重甲,配备了长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