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迅速解决这些问题,不但战时内阁政府要受到影响,就连岑泽辛这些由百姓选举出来的议员也要受到影响。而作为议员,岑泽辛是不折不扣的政客,他首先考虑的肯定是自己的政治前程。在此情况下,他以民众利益捍卫者的身份,大力呼吁尽快结束战争,必然能够得到更多民众的支持与认同,从而为其今后的政治生涯带来好处。
只是,岑泽辛犯了一个数百年来,几乎所有政客都犯了的错误。
数百年来,帝国历经数次大起大落,一个根本问题就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独霸世界的手段与方式。
那种通过将其他国家发展成下级市场,控制他国经济的手段,只是一种殖民式的掠夺手段,过于张扬,也过于肮脏,根本不可能得到其他国家民众的认同,反而会激起民愤,最终瓦解帝国的统治。历史上,欧洲的崛起,就与帝国的扩张性经济政策有着直接联系。如果不是过分的掠夺,导致欧洲国家民众民不聊生,恐怕欧洲就不会第一个起来反抗帝国,并且与数次威胁到了帝国的霸主地位。
另外,经济掠夺,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如果采用岑泽辛的方法,美国肯定会在战后迅速走向帝国的对立面,并且通过二十到五十年的快速发展,再次成为帝国的头号强敌。那么,帝国有可能在下一次世界大战中击败美国,而不是被美国击败吗?
当然,这并不是说岑泽辛不清楚这个问题。
只是,作为议员,他必须要提出一个明确的政治口号,以此获得更多的选票。
当然,也不能以此认为帝国的政治体制有问题。岑泽辛只是尽到了一个议员应该尽到的职责,而且他提出重视民生,改善国内经济环境,让百姓尽快安居乐业,也确实是帝国当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正是因为有了岑泽辛这类为民众说话的议员,帝国的民主体制才能够维持到现在,并且推动帝国不断前进。
“激进派”的主要代表则是最大的在野党,即民业党党魁柳承雄。
整个战争期间,柳承雄一直在高唱反调。特别是在日本战败之后,柳承雄就一直在不同的场合指责萧鼎昆过于软弱,太重视他国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帝国的利益来帮助其他国家,从而出卖了国家利益。
当然,柳承雄的所作所为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政治行为。
按照帝国的政治体制,在进入战时状态之后,首辅拥有绝对的权力,平时针对首辅的限制几乎荡然无存,只有皇帝可以提出罢免首辅,且必须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而帝国皇帝基本上只是一个象征身份,几乎对内阁政府没有影响力。
显然,在战争时期,在野党的日子是非常艰难的。
换个角度来看,如果首辅领导帝国打赢了战争,那么执政党的地位将得到极大的巩固,影响力也将达到巅峰状态,即便在战争结束之后,执政党也能够依靠在战争期间获得的影响力赢得大选。历史上,就多次出现了执政党在打赢了战争之后,连续执政数十年的情况,导致在野党不得不进入“冬眠期”。
在此情况下,在野党怎么在战争时期捞够政治资本,给执政党摸黑,成为了在野党能否在战后获得一席之地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