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也需要一次实战来证明帝国海军新编制体系的实际效能。
同样的,进攻切萨皮克湾需要承担的风险也不小。
暂且不说华盛顿是否得到了足够的保护,舰队要向炮击华盛顿,就不能呆在特拉华半岛东部海域,必须杀入切萨皮克湾,因为华盛顿与大西洋的距离超过了帝国海军任何一种远程炮弹的最大射程。
如此一来,就必须打垮该地区的美国海军舰队。
根据情报局提供的情报,当时驻扎在诺福克,以及附近港口内的美军舰艇总数在五百艘以上,其中主要就是排水量在五百吨以下的小型舰艇。另外,诺福克与纽波特纽斯造船厂还承担了二艘来自英国的战列舰的维修工作,并且正在建造新的战列舰。最关键的是,在特拉华半岛南端,以及南面的海岸线上,至少部署了三百多门重型岸防火炮。
舰队要想杀入切萨皮克湾,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然,这并不等于不可能办到。
在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白佑彬就明确了作战步骤。首先干掉美军的小型舰艇集群,然后用战列舰与大型巡洋舰炮击岸防阵地,摧毁部署了重型岸防火炮的工事,随后又扫雷舰为作战舰队开辟出一条航道来,再让巡洋舰与驱逐舰杀入海湾,控制住海湾内的局面,最终才让战列舰与大型巡洋舰进入。
为了不被美军的小型舰艇集群堵在海湾内,还必须留下断后的舰队。
细节问题是由肖定邦与庞晋元等参谋负责确定的,白佑彬只负责最后的审核工作。二人都提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意见。比如,设法将部署在附近地区的美军小型舰艇集群引过来,解决掉后顾之忧。另外,主力编队与远程炮击编队轮番上阵,以确保炮击的持续性。重点炮击巴尔迪摩与里士满,以打击美国的工业基地为根本目的。
白佑彬采纳了这些建议,并且让肖定邦去确定了详细的炮击计划。
至于具体的执行问题,这还得看杨定方与秦孝东这二位舰队指挥官的能力了。
二十八日,舰队在巴哈马群岛东北海域与赶来的后勤保障舰队会合。按照白佑彬的要求,后勤保障舰队中特别编入了六艘扫雷舰。为此,于右任在安排相关的后勤支援力量时,不得不为这六艘扫雷舰准备了一艘快速综合补给舰。主要就是扫雷舰的续航力非常有限,如果没有足够的支持,很难横渡大西洋。
到此,“胜利”号编入了后勤保障舰队。
白佑彬没有为自己搞特殊,虽然他是这次行动的总指挥,但是他并不负责具体的战术指挥工作。
舰队重新编组之后,继续北上。
十月一日凌晨,舰队到达了切萨皮克湾出口处的东部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