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在下一轮进攻的问题上,白佑彬与陆少丰发生了很大的分歧。
陆少丰坚持认为应该攻打圣地亚哥,或者占领新普罗维斯登岛,为进军美国本土做准备。陆少丰甚至提出了在占领新普罗维斯登岛之后,在佛罗里达半岛上发动登陆作战行动的设想。
相反,白佑彬却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再攻占前进基地。
按照白佑彬的看法,在巴拿马运河通航之前,不管是海军,还是陆战队,在加勒比海地区的作战行动遇到的最大挑战不是顽强抵抗的美军,而是难以为继的后勤保障。当时,主要是苏伊士运河的通航能力有限,每天能够通过的船只数量太少了,而且很多大型运输船根本不能通过苏伊士运河,只能绕道好望角。因此,帝国必须开辟第二条战略航线,才能向加勒比海地区运送足够多的作战物资。
在缺乏后勤保障的时候,陆战队应该以积蓄力量为主。
相对而言,舰队对物资的需求,特别是对来自帝国本土的作战物资的需求要比陆战队低得多。比如,当时舰队所需要的燃油基本上都是土耳其提供的,油轮一般是从土耳其在地中海的港口出发,不需要经过苏伊士运河。另外,舰队所需要的淡水与生活物资也可以就近获取(比如英国)。只有弹药,战舰的零备件,以及部分药品需要从帝国本土运过来。
在此情况下,白佑彬坚持认为应该放弃地面进攻,加强舰队的活动强度。
出人意料的,郑恩博站在了白佑彬这边,坚决支持加强舰队的活动强度,扩大舰队的活动范围,并且在第二条战略航线打通之前,暂时停止地面进攻。
当然,要说服陆少丰并不容易。
第三章 替人出头
为了不激化海军与陆战队的矛盾,白佑彬最终向陆少丰妥协。
陆战队按照进军圣地亚哥,或者新普罗维斯登岛的方案进行战役准备,只是在各项准备工作就绪之前,陆战队不能采取任何实质性的行动。与此同时,作战舰队则扩大活动范围,封锁美国东海岸地区,并且在部分地区采取针对性的进攻行动。
因为在新的指挥体系中,白佑彬是战区司令官,郑恩博是实际上的舰队司令官,所以在确定舰队作战行动的时候,郑恩博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可以看出,当时白佑彬的主要工作就是解决郑恩博与陆少丰之间的矛盾。
八月十八日,秦孝东与莫怀成来到了太子港。
当时,帝国海军部署在北大西洋上的破交舰队总数达到了十二支。一般情况下,这十二支破交舰队分成了三批,其中一批在外执行作战任务,另外一批在进行后勤补给或者赶赴战场的途中,而最后一批则在港口内进行休整。如此一来,随时都能保持至少有四支破交舰队在前线活动,必要的时候能够迅速动员八支破交舰队执行作战任务,并且可以在半个月之内动员全部十二支破交舰队执行作战任务。
相对而言,破交舰队的灵活性远远超过了作战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