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很出人意料,德军只想利用反击巩固防线,并没有指望能够就此击退进攻的协约国军队。结果,仅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德军就将战线向南推进了大概五十公里,收复了几处重要城镇,并且在战斗中俘虏了数万协约国军人(其中大部分都是西班牙军人)。
通过身份俘虏的军官,德军得到了一条极为重要的情报。
协约国军队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在帝国海军的严密封锁下,很多在前线作战的协约国军队已经十多天没有获得作战物资了。如果不是撤退命令还没有传达下来,恐怕不等德军发动反击,协约国军队就会主动后撤。
根据这一情况,陆少丰迅速调整了陆战队的部署,提前做好了进入西班牙的准备。
到十五日的时候,第四舰队已经到达了亚速尔群岛海域,并且开始炮击亚速尔群岛。如果一切顺利,陆战队将在二十日之前登陆亚速尔群岛。同时,部署在直布罗陀与帕尔马港的帝国陆战队官兵也开始陆续上船,准备进军西班牙。
第二十六章 骨牌效应
二月十九日,就在第23陆战师登陆亚速尔群岛的前一天,欧洲战场上发生了剧变。
当天上午,第17陆战师从直布罗陀出发,仅用了三个小时就占领了北面的拉利内阿,驻扎在该地的一万五千名西班牙军人没有放一枪一弹,就升起了白旗,向帝国海军陆战队交出了武器。
这一结果或多或少都在白佑彬与陆少丰的预料之外。
拉利内阿紧邻直布罗陀,是西班牙南部的军事重镇,自从帝国占领了直布罗陀之后,西班牙就在这里部署了其最精锐的部队。大战期间,驻扎在拉利内阿的西班牙军队还数次试图攻打直布罗陀,结果都在帝国海军的直接威胁下而放弃了。
虽然西班牙军队的战斗力算得上是大战中各主要参战国中最差的(不比土耳其陆军好多少,不如意大利陆军),但是在绝大部分人看来,作为扼守直布罗陀通往西班牙内地的军事重镇,拉利内阿的守军不会不堪一击,至少应该在顽强抵抗之后才被帝国陆战队击溃,绝不会不战而降。
当然,结果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俄罗斯战败之后,西班牙作为欧洲大陆上唯一一个还在坚持的协约国成员国,其国内局势已经非常不稳定了,反战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早在去年年底的时候,一小批马德里驻军的低级军官就策划并且实施了一次针对战时内阁的军事政变,并且差点抓住首相。结果,因为行事不严,且首相没有像往常那样准时返回官邸,导致政变失败。最终,发动政变的军官全部被枪决,而参与了政变的军队也被解散。
这次政变对西班牙的影响非常大,至少让绝大部分军人认识到,西班牙已经战败了。
由此来看,西班牙军队在法国战场上的拙劣表现也就不足为奇了。即便是在西班牙东北部的战场上,也有很多小股西班牙军队向并不占优势的帝国陆战队与德国军队投降,甚至有一些西班牙军人借着执行巡逻任务的机会向同盟国军队投降。
拉利内阿发生的事情更能说明问题,陆战队的前期炮火准备结束之后,驻守的西班牙军队就升起了白旗,其指挥官更是在前线向进攻的帝国陆战队交出了指挥权,几乎所有官兵都“自觉”的留在了军营内,等待帝国陆战队前来“整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