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页

巨浪[校对版] 闪烁 1834 字 2022-10-20

挨的七枚穿甲弹中,有三枚击中了舰体,且在舰体内部水线以下部位发生爆炸。不幸中的万幸是,三枚穿甲弹命中点的间隔距离都在二十五米以上,因此创伤都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最终,在舰体右侧近三分之一的舱室进水的情况下,舰长不得不下令向左侧的五个舱室注水,以保证舰体的右倾角度不会对主炮射击产生负面影响。另外四枚穿甲弹中,有三枚砸中了舰体的上层建筑,且都在击穿了水平装甲之后发生爆炸,其中一枚还炸坏了一号蒸汽轮机,导致“太祖”号丧失了四分之一的动力。另外还有一枚穿甲弹击中了丙炮塔,幸亏当时通往弹药舱的防火门处于关闭状态,不然这枚穿甲弹造成的损伤将要严重得多。

很明显,“太祖”号不是“新罕布什尔”号的对手。

除了前面提到的原因之外,恐怕还与运气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太祖”号能够打掉对手的一座炮塔,或者打掉对手的火力指挥中心,而自身的主炮又没有受到损伤,恐怕不但不会挨那么多的炮弹,还会收获更多的战果吧。

“熹宗”号与“俄亥俄”号的决斗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作为第11舰队中,首先接受换装新式主炮的战列舰,“熹宗”号有充足的时间对主炮进行调试校准。另外,该舰的主要军官,特别是枪炮部门的军官都没有缺失。在上一次海战中,“熹宗”号就有着惊人的表现。除了运气不如“太宗”号之外,在绝大部分时候,“熹宗”号的命中率都是第11舰队四艘战列舰中最高的。

战斗打响后,“熹宗”号就收到了第一个战果。

据后来的调查分析,最先击中“内布拉斯加”号的那枚穿甲弹就很有可能是从“熹宗”号的一门主炮中打出去的。当然,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这个战果被记在了第11-1主力编队的头上,成为了集体战果。

转移目标之后,“熹宗”号仅用了二轮齐射就重新开始发威。

第八轮齐射的时候,“熹宗”号成为了继“太宗”号之后,第二艘取得独立战果的战列舰,命中“俄亥俄”号的时间为八点十一分。

穿甲弹砸在了“俄亥俄”号的舰首甲板上,与“太宗”号,以及“太祖”号第一个独力战果的命中点很接近,只是更加靠近炮塔。据后来获得的美军资料,这枚穿甲弹在隔离装甲的前面爆炸,虽然弹片没有击穿厚度接近三百毫米的隔离装甲带,但是猛烈的爆炸冲击波直接震坏了附近的三块装甲甲板,并且影响到了后方的整体式炮塔,使得“俄亥俄”号的a炮塔只能指向舰体左侧。最终,美军战舰上的损管人员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切除掉了弯曲变形的装甲之后,才使a炮塔能够自由转动。

仅仅三分钟后,“熹宗”号取得了第二个独立战果。

这次穿甲弹落在了“俄亥俄”号司令舰桥的左侧,虽然没有能够击穿厚达四百四十五毫米的装甲(因为炮弹弹道与装甲的夹角在六十度左右,所以相当于五百二十毫米厚的垂直装甲),但是却震伤了司令舰桥,以及上下二层甲板内的官兵。万幸的是,“俄亥俄”号不是旗舰,司令舰桥内只有几名负责与旗舰联络的军官。

八点二十分左右,“熹宗”号挨了第一枚穿甲弹。

炮弹落在了其甲炮塔左侧,并且击穿了水平装甲,最终在包裹着弹药舱的装甲外发生爆炸。因为“皇帝”级乙型战列舰没有采用整体式炮塔,所以弹药舱的保护装甲做得非常厚实,且炮弹爆炸后,只是震伤了弹药舱内的几名官兵,并没有造成更大的破坏。相反,如果采用的是整体式炮塔,这枚穿甲弹就足以让整座炮塔丧失作战能力。

打到第十二轮齐射的时候,“熹宗”号收获了二个最重要的战果。

第一枚穿甲弹准确无误的击中了“俄亥俄”号舰桥的顶部,在穿透了厚度不到二百毫米的装甲之后,砸毁了火力指挥中心,然后又穿透了罗经舰桥上下两层甲板,最终在航海舰桥内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