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美军的计划,随着“圣地亚哥”级大批量服役,“古巴”级将主要用于护航作战,而“圣地亚哥”级则编入以“阿拉斯加”级为核心的破交舰队,主要执行破交作战任务。显然,美军对“古巴”级并不是很满意。
从情报局提供的情报来看,美国海军准备分三批采购二十四艘“圣地亚哥”级。
因为破交作战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所以美国海军在完成最后一批六艘“古巴”级的建造工作之前,就下达了“圣地亚哥”级的订单。
最重要的是,“圣地亚哥”级的排水量不到三万吨,很多以往承担了重巡洋舰建造工作的船厂在进行适当的改进,增添一些必要的设备之后,都能够参加“圣地亚哥”级的建造工作。因此,“圣地亚哥”级不会对其他大型战舰的建造工作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甚至能够为美国海军节约一些成本,主要是新加入的造船厂开出的价格都比较低。
毫无疑问,美国海军的三种大型巡洋舰是非常先进的。
论战斗力,“阿拉斯加”级、“古巴”级与“圣地亚哥”级都不在帝国海军的大型巡洋舰之下。更重要的是,美军到现在已经建成了三十二艘大型巡洋舰,其中二十八艘在太平洋与印度洋上活动。帝国海军到此时仅仅只有三十六艘大型巡洋舰,其中部署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只有二十三艘。
由此可见,美国爆发出来的战争潜力有多么恐怖。
虽然美国为了建造更多的大型巡洋舰,从而使其快速战列舰,以及轻巡洋舰的产量低于帝国。但是美国借助在参战之前为协约国集团成员国提供战略援助的机会,扩大了国内的造船能力,为参战后建造大批战舰奠定了基础。
另外,美国在参战之后进行的战略动员已经开始显现效果。
在此情况下,帝国海军要想在海洋战场上战胜美国海军,不但要做出更多的努力,还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面对手上的资料,白佑彬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战争打了四年了,美国参战也有二年多了,虽然帝国海军在正面战场上一直占据着优势地位,但是优势并没有完全转化成胜势。
也许,胜利仍然在遥远的前方,远未到伸手可及的程度!
第九章 破交战果
十一月二十八日凌晨,第11舰队到达了威克岛附近海域。
天亮之后,秦孝东率领的“海龙”号破交舰队率先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