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些与白佑彬都没有太大的关系。
十六日,陈锦宽做出了最终的决定。
陆战第五军在埃法特岛进行休整,并且尽快完成占领新赫布里底群岛的作战行动。原本留给陆战第五军充当预备队的三个陆战师全部编入陆战第七军,由陆少丰直接指挥。驻扎在莫尔兹比港的三个陆军作战师也全部投入新喀里多尼亚的作战行动。
也就是说,陈锦宽决定先加强新喀里多尼亚的进攻力度。
这也是情理之中的安排。随着美国海军第三舰队主动退缩,加上帝国海军扩大破交与封锁的力度,美军将难以向新喀里多尼亚增派部队与作战物资。因此,只要陆少丰手里有足够多的兵力,且后勤有保障,就能按期完成攻占新喀里多尼亚的作战行动。
最重要的是,在第三舰队有五艘快速战列舰受损之后,海军难以在年底前发动进攻。
此时,帝国海军名义上在太平洋投入了多达二十艘的快速战列舰,可实际上能够用于作战行动的仅仅只有七艘,其中四艘还在第11舰队,第三舰队仅有三艘。即便到了十月底,随着“松江府”号等四艘战列舰修复,帝国海军也只有十一艘快速战列舰可以调动。而此时,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拥有五艘快速战列舰,到十月底,随着“衣阿华”号等四艘战列舰修复,美军将拥有九艘快速战列舰。
如此一来,帝国海军在年底前都没有足够的力量进攻斐济群岛。
正是考虑到这一情况,在卫延年征求意见的时候,白佑彬没有强调一定要在年底前进攻斐济群岛。当时,他的态度就已经很明显了。既然无法立即进攻斐济群岛,就应该向陆战第七军增兵。
至于白佑彬的意见有没有起到作用,他并不是很清楚。
在陈锦宽做出了决策之后,海军与陆战队立即行动了起来。
十月底,三个陆战师首先到达了新喀里多尼亚。陆少丰立即让一个陆战师从波亚向北发动进攻,以解除陆战队背后防线受到的威胁。
十一月上旬,三个陆军作战师到达新喀里多尼亚。
此时陆战第七军的先头部队已经推进到了距离努美阿大概五十公里的布卢帕里镇,陆少丰正在集结兵力,准备打下通往努美阿的最为重要的据点。
可以说,在此期间唱主角的一直是陆战队。
帝国海军还没有恢复元气,美国海军的情况好不到哪里去。双方的舰队都尽量避免正面接触,美军舰队甚至一直龟缩在港口内。
也许,交战双方都在等待着下一场海上决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