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山摇地动般的猛烈震动将茫然无措的美军吓得惊慌失措,恐怕绝大部分美军官兵首先想到的就是冲向最进的堡垒,或者地下室。只是,他们面对的是重达八百多公斤的四百毫米巨弹,而不是普通的炮弹。即便都是落地即炸的高爆弹,可是当时没有任何防御工事能够承受战列舰主炮炮弹的攻击。
几十公里之外,“武宗”号战列舰上,白佑彬一边吃着水果罐头,一边欣赏着由炮击声交织而成的交响乐。这是力量与钢铁的交响乐,是烈火与毁灭的交响乐。对没有多少艺术细胞的海军官兵来说,沉闷的,清脆的,远的,近的,齐鸣的,分散的炮击声就是组成乐章的最好音乐符号。
按照计划,每艘战列舰炮击十到十五分钟之后就要暂停五分钟。
趁此机会,航海长将重新确认战舰的位置,枪炮长负责重新计算炮击参数,枪炮军官将借此机会检查舰炮的状况,炮手则忙着清理炮膛。最重要的是,炊事兵会利用炮击间歇时间把宵夜送到炮位上去,让战舰上最辛苦的官兵不用饿着肚子作战。
对白佑彬来说,他只需要等待最后的结果。
反正,八艘战列舰一共携带了近二万枚底排增程弹,不打光这些炮弹,战斗就不会结束。
第二十一章 海上混战
十一点半,炮击进行了大概三个小时的时候,出现了第一个问题。
火炮身管严重烧蚀!
“皇帝”级乙型战列舰采用的仍然是六十七年型四百毫米舰炮,而不是当时已经研制成功,并且正在生产的七十二年型舰炮(实际上,七十二年型四百毫米舰炮的身管寿命比六十七年型的还要短一些),名义上其身管寿命达到了五百枚全装穿甲弹,可实战使用中,一般打到三百五十枚的时候,就会更换身管。
标称寿命绝不等于实际使用寿命。
原因很简单:标称寿命都是在理想状况下测算出来的,而实战中根本不可能出现理想状况。不说别的,在测试身管寿命时,每打一枚炮弹,就会让火炮身管进行充分冷却,然后再打第二枚炮弹。另外,每打五十枚炮弹,就会对炮膛与弹膛清理一次,除掉里面的火药残渣,而在实际使用中,只有在战斗结束之后,甚至回到港口之后,炮手才会全面清理炮膛与弹膛,战斗中没有人会去管炮膛与弹膛内的火药残渣。
如此一来,战列舰主炮的身管使用寿命往往会大打折扣。
为了达到最大射程,即便使用的是对地攻击弹药,八艘战列舰上的主炮也是全装药发射,其对炮管产生的损坏极为严重。
最要命的是,底排增程弹对炮管产生的磨损比穿甲弹还要大得多!
这主要就是由底排增程弹的外形导致的,其枣核形弹体能够降低飞行阻力,可是为了使其与炮管内壁的膛线充分咬合,以确保炮弹的内弹道(炮管内的弹道)更加稳定。如此一来,底排增程弹的弹径比穿甲弹要稍微大一点,与炮管膛线的摩擦就更加剧烈。在持续高强度炮击的情况下,对炮管寿命的影响更为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