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号?”白佑彬放下了望远镜,对旁边的蓝凌波问道,“这是陆战队自己建造的主力舰?”
“主力舰?”蓝凌波摇了摇头,“根本算不上主力舰,这是陆战队的火力支援舰。你不觉得很眼熟吗?”
听到这话,白佑彬又举起了望远镜。
确实很眼熟,高大的舰桥,飞扬的舰首,向后倾斜的烟囱,还有舰体上密密麻麻的炮管。
“这……”白佑彬暗暗一惊,“这是‘大和’号战列舰?”
“不是‘大和’号,是‘武藏’号。”
听蓝凌波这么一说,白佑彬的嘴都合不上了。
陆战队还真把缴获的“武藏”号改成了火力支援舰!
当天下午,白佑彬就在余辉宏那里了解到了“友谊”号火力支援舰的具体情况。
当初,陆战队攻占长崎之后,白佑彬陪同严国荣与雷霄霆到三菱长崎造船厂考察了还没有完成船台建造的“武藏”号战列舰。
经过全面论证之后,帝国海军放弃了继续建造“武藏”号的想法。
首先是“武藏”号的性能并不先进。虽然其主装甲带厚度达到了创纪录的四百一十毫米,但是经过海军实际测试之后,其抗弹能力仅比“皇帝”级稍微好一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日本的装甲钢生产技术不过关,没有进行表面硬化处理。另外,“大和”级的主装甲带并非倾斜设置。
其次就是“武藏”号的主炮难以建造。当时日本用来建造十八英寸(四百六十毫米)舰炮与配套弹药的军工厂已经日本军队炸毁。如果要完成相关建造,将是一件极为麻烦的事情。最重要的是,第11舰队与“大和”号交战的时候,日军的十八英寸舰炮根本没有多大威力,甚至比不上帝国海军的四百毫米舰炮。
最后就是“武藏”号的设计并不先进,甚至显得很落后。这就如同德国海军为了给“俾斯麦”级战列舰安装十五英寸舰炮,因为设计能力不够,搞得“俾斯麦”号的标准排水量超过了五万吨,战斗力还不如帝国海军的“皇帝”级一样。如果日本的舰船设计能力很强大,根本就不需要用六万吨的舰体来装载九门十八英寸主炮。
综合这些因素,帝国海军觉得还是花钱建造“皇帝”级乙型战列舰更划算。
海军放弃了,不等于“武藏”号没了用武之地。当时陆战队正在寻求获得火力支援舰,以便在登陆作战中减少对海军舰队的依赖。显然,“武藏”号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舰体庞大,甲板宽大,而且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七十的船台建造。因为不考虑执行对海作战任务,所以不需要太高的速度,也不需要完全按照海军战舰的标准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