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造船厂为了完成海军下达的“死任务”,提前进行第三阶段战略动员,也只能保证在明年年初的时候,帝国海军拥有十七艘主力舰(不算“嵩山”号则只有十六艘)。到时候,美国海军部署在太平洋的战列舰将有十到十二艘(算上其大西洋舰队的两艘战列舰)。如此一来,也只能保证帝国海军在明年有微弱的战略优势。
毫无疑问,要想打下关岛,还得靠手里的两艘战列舰。
二十五日,陆少丰正式向海军总参谋部提出,暂时放弃攻打关岛的行动,提前展开攻打俾斯麦群岛的作战行动。
也就是说,连这个陆战队“猛将”都认为攻打关岛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问题是,提前攻打俾斯麦群岛,就意味着提前展开南下战略。以当时的情况,海军还没有完全做好南下的准备工作。另外,俾斯麦群岛中最重要的是新不列颠岛(帝国称其为腊岛),只有打下了新不列颠岛,并且占领了该岛东北端的天然良港腊包尔,才有能力以此为基地,向所罗门群岛推进。
腊包尔正是英美在俾斯麦群岛的重要军事据点。
即便其防御强度比不上关岛,但是要想打下,肯定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海军有能力支援陆战队攻打腊包尔吗?
二十六日,陈锦宽做出了最终决策,采纳陆少丰的建议,先南下,打下俾斯麦群岛之后,再择机攻打关岛。
相关的准备工作立即展开。
二十九日,白佑彬就到达了高雄,以海军代表的身份与高雄造船厂协商了维修“东海”号与“南海”号战列舰的事宜。
因为只是普通维修(主要是检查动力设备),所以工作量并不是很大。
按照船厂的安排,十二月五日之前,维修工作就能完成,并且为战舰做好出港的准备工作。只是,因为时间太紧张,所以船厂无法为“南海”号换装更先进的主炮,只能为每座炮塔安装一部弹道计算机,并且更换战舰更换电眼丙型搜索雷达,安装一部鹰眼乙型火控雷达。
次日,白佑彬就收到了海军司令部发来的任命书。
作为第一舰队的代理参谋长,在晋升为海军准将的同时,兼任第11舰队指挥官。
显然,这个人事安排非常奇特。虽然现在白佑彬仍然留在西太平洋战区,属于第一舰队,但是其即将执行的作战任务是开赴南方战区,到时候第11舰队将变成第31舰队,隶属于第三舰队。也就是说,他以第一舰队代理参谋长的身份指挥第三舰队的第31舰队作战。当然,在他的两个身份中,第31舰队指挥官更有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