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页

巨浪[校对版] 闪烁 1381 字 2022-10-20

当然,有收获,必须有付出。为了安抚美国,在出访华盛顿的时候,萧鼎昆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达成了初步意向协议。随后,双方外交代表展开正式谈判。

七十年七月八日,帝国与美国正式修订了《巴拿马运河管理协议》。

在该协议中,美国承诺在一年内撤走部署在棉兰老岛达沃海军基地的舰队,将部署在澳大利亚的西南太平洋舰队削减一般,并且新建战列舰在服役后两年内不派往太平洋为交换条件,获准将运河船闸的宽度提高到三十七米,并且独自承担施工费用。运河通航能力提高之后,美国将在未来二十年内,收取百分之十五的通航费,最终收回扩大运河通航能力的施工费用。

当然,钱是小事,最重要的是,美国海军的主力舰吨位不再受到限制。

按照当时的技术标准,舰宽扩大到三十七米之后,战列舰的满载排水量可以提高到七万吨。

只不过,运河的通航能力不是说扩大就能扩大的。

当年年底,美国政府就完成了施工招标工作,次年初正式动工。按照初期工程安排,要到七十七年,即公元1945年年底,新船闸与新航道才能竣工。后来,随着战争爆发,施工进度得已加快。

面对帝国的全面围堵,被渐渐逼入绝境的日本并未束手就擒。

除了积极开拓新的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原料进口渠道,扩军备战之外,给大明帝国制造事端,减轻所受到的压力,是当时日本政府能够采取的唯一手段。

当年十月,朝鲜王国爆发叛乱,后经证实,为日本情报机构所为。

同月,在日本情报机构的扶持下,“琉球王室成员”在夏威夷宣布成立流亡政府,并且声称琉球王国为大明帝国吞并,拒不承认当年琉球国王发表的内附宣言。

十一月,爪哇发生叛乱,数万民众在日本情报人员的唆使下围攻雅加达的帝国总督府。

十二月,南亚警察暴动,袭击了帝国驻孟买的陆战队军营。在持续数日的交火中,造成数十名帝国军人,以及上千名警察与平民伤亡。

……

出人意料的是,面对日本的挑衅,萧鼎昆竟然没有采取任何特别措施。

只是,这些事端最终促使《涉外争端授权法》在帝国议政院以微弱多数获得通过。也就是说,萧鼎昆获得了用军事手段处理外部冲突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