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情况下,美国海军只能选择一种更强大的通用巡洋舰。
或者说,美国海军准备把用与舰队作战的通用巡洋舰与用于护航作战的大型巡洋舰和在一起设计。毕竟,美国海军的主要海上航线是从本土东海岸到英国,或者从本土西海岸到夏威夷群岛,以及从夏威夷群岛到新西兰。这几条航线的长度都在八千海里之内,通用巡洋舰一万二千海里到一万三千海里的续航力足够担任护航任务了(在同等情况下,帝国海军执行破交任务的大型巡洋舰的续航力则要达到一万六千海里到二万八千海里)。
如此一俩,美国为通用巡洋舰选择十英寸舰炮,并且将排水量与防护能力同等程度的提高,也就不足为奇了。在面对美军更强大的通用巡洋舰的时候,帝国海军也只能选择提高通用巡洋舰的吨位,并且采用口径更大的主炮。
相对而言,帝国海军在研制新式通用巡洋舰的时候遇到的麻烦要少得多。
首先,主炮不用重新研制,之前为大型巡洋舰研制的240毫米舰炮完全能够满足新的作战要求,而且其性能丝毫不比美军的十英军舰炮差,在进行改进之后,其远距离穿甲能力甚至比美军的十英寸舰炮还要强一点。
舰体也基本上是现成的,帝国海军排水量在20000吨以上的大型巡洋舰有好几种,而且每一种的设计都非常成功,随便挑一种出来,只需要对部分结构进行修改,比如减少油舱的数量,用空余出来的重量增强防御;适当降低速度要求,以此提高武备所占比重等等,就能用其建造通用巡洋舰。
动力设备的问题更好解决,此时帝国已经拥有数种可供大型战舰使用的动力设备,而且技术都非常成熟,产量也跟了上来。
可以说,只要帝国海军愿意,随时都可以建造更大型的通用巡洋舰。
之前,只是没有足够的需求,或者是说没有大到可以让帝国海军决定建造更大型的通用巡洋舰的威胁。
现在,最后一个问题也解决了。
七十七年(45年)六月,江南造船厂就完成了帝国海军委托的设计工作。这也是江南造船厂在大战期间设计的唯一一种通用巡洋舰。将这个任务安排给江南造船厂,主要是江南造船厂拥有设计与建造大型战舰的丰富经验,而山级通用巡洋舰的排水量肯定会超过20000吨,按照当时的标准,算是真正的大型战舰了。
毫无疑问,江南造船厂的设计让帝国海军非常满意。
只是,其价格也比湖级高出了大概百分之三十。显然,江南造船厂在建造战舰方面肯定是大手笔。
就在帝国海军犹豫着要不要采购这种昂贵的通用巡洋舰的时候,传来了美国已经开始动工建造装备有十英寸重炮的通用巡洋舰的消息(后证实,美国海军十英寸舰炮的研制工作很不顺利,当时建造的仍然是装备七英寸舰炮的通用巡洋舰,其装备十英寸舰炮的通用巡洋舰直到七十七年年底才动工)。这下,帝国海军不敢再耽搁时间了,七月初就下达了第一批七艘的采购合同,并且将其命名为“山”级通用巡洋舰。
江南造船厂并没有承担建造工作,因为当时江南造船厂所有能够建造20000吨以上大型战舰的船台都被占用,没有船台可以用来建造山级通用巡洋舰。因此,江南造船厂除了向崇明造船厂收了百分之二的转让费之外,还向七家造船厂收取了一笔设计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