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时候,崇明造船厂提出的是四炮塔八门主炮的方案,海军显然觉得主要用于舰队作战的巡洋舰,这点主炮太少了。随后,崇明造船厂又提出了三座三联装主炮的设计方案,海军仍然认为主炮数量有点偏少,毕竟巡洋舰打击的是驱逐舰与敌人的巡洋舰,主炮的火力密度比主炮威力更加重要。
最后,崇明造船厂提出了四座三联装主炮炮塔的设计方案。
十二门主炮,基本上满足了海军的火力密度要求。
可在采用三联装175毫米口径主炮炮塔的情况下,巡洋舰的舰体宽度肯定要超过二十米,而在不大幅度提高排水量的情况下,舰长就必须限制在一百八十米之内,从而导致战舰的长宽比缩小,虽然这有利于提高战舰的稳定性,却必然影响战舰的最快速度以及战舰的续航力。
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之后,帝国海军决定降低速度要求。
其实,在帝国海军确定了快速战列舰的速度没有必要超过30节之后,对巡洋舰的速度要求自然也降低了不少。而新式巡洋舰的主要任务还是伴随战列舰作战,因此其速度只需要达到三十三节就能满足所有作战要求。
如此一来,只要保证了主机的能源利用效率,并且保证有足够的载油量,续航力的问题就不突出了。
当然,防护能力必须提高。
只要帝国海军的巡洋舰采用175口径的舰炮,敌国巡洋舰的主炮口径也会随之增加,而不可能继续保持六英寸。事实也确实如此,美国与英国海军在大战期间建造的巡洋舰将主炮口径提高到了七英寸与七点五英寸。如此一来,就必须提高帝国海军巡洋舰的防护能力,才能在战场上生存下来。
只是,如果片面的提高装甲厚度,只能使排水量直线上升,而装甲防护能力的提高速度是赶不上舰炮威力的提高速度。当时,江南造船厂正好参与了帝国海军第二种大型巡洋舰的设计工作,而崇明造船厂与江南造船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崇明造船厂的工程师大量借鉴了鲨鱼级大型巡洋舰的设计理念,通过优化舰体结构,以及重点防护来提高巡洋舰的生存能力,而不是片面的提高装甲厚度。
正是基于这一设计理念,岛级巡洋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七十六年(44年)初,细节设计工作完成了大概百分之八十五的时候,海军就下达了第一批七艘的订单,并且将其命名为“岛”级。次年三月,所有设计工作完成之后,海军又追加了七艘的订单。因为这两批订单的十四艘几乎没有区别,所以又被当作了一批看待,而不是两个批次。
其主要性能:
标准排水量:14850吨,满载排水量:18450吨,最大排水量:21880吨;总长:1798米,水线长度:1723米,型宽:215米,吃水:72米;定员:724人。
锅炉:8台七十五年型燃油锅炉,主机:4台七十六年型蒸汽轮机,功率:170000轴马力,推进:4轴4浆;航速:33节,续航力:12000海里16节。
主炮:12门七十四年型175毫米l55型舰炮(4x3),副炮:16门七十一年型130毫米l50型舰炮(8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