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页

“呃……临潼侯刚刚成亲,又创办学堂教书育人,辅导胶东、胶西、中山、三王学业已经初有成效。此时将临潼侯调去平寇恐怕不大妥当吧。”

刘启是厚道的,他也不忍心云啸刚刚出征归来,便又要出征。毕竟云啸刚刚才满十六岁,让这样一个孩子出征好像朝廷没有人了似的。

窦婴走了出来,所有朝臣都望向这位大将军,不知道他要说什么。

“启奏陛下,臣也认为临潼侯适合领军平定贼寇。

这项三秋乃是吴王手下第一智勇双全之将,并不好对付。当初臣与周太尉与其交手之时也是互有胜负,后来不知为何这厮去了淮南与临潼侯纠缠。臣这才与周太尉联手,击败吴楚联军。

听闻,临潼侯以数百军卒抗击项三秋万余人的攻击一月有余。以臣之能亦有所不及,想必周太尉也不敢做如此冒险之举。现在项三秋再度骚扰江都,这江都本是吴国旧地。项三秋手下又多是原吴军士卒,对地形民情都极为的熟悉,又有逃到东瓯的吴王支持,其实非常的难以剿灭。放眼如今的军中,能腾出手来又有把握剿灭项三秋的恐怕也只有临潼侯一人。”

窦婴说完便躬身施礼然后退回了自己的位置。意思很明显,别人搞不定,派不派云啸陛下您看着办。

刘启为难了,如果是刘辉说出来。毕竟他是一届文官,对军事并不熟悉,但窦婴出来说话那就不一样了。窦婴是领兵放马做大将军的人,自然知道军情。而且他的分析也入情入理,朝廷能打的将军大都在长城沿线布防。调去打项三秋,一是去了之后人生地不熟能否打胜。二是匈奴谁来防守?

京城的将领更不能动,如此储君未立的微妙时刻,怎能削弱自己手中的力量。看来窦婴说的对,也只有临潼侯是最适合的人选。

“诸卿还有何异议。”

朝臣们见有了出头的椽子,便纷纷附和刘辉与窦婴的主张。一时间请求拜云啸为安南将军的呼声喧嚣尘上,颇有些众口一词的味道。

挥了挥手,安抚下鼓噪的群臣。刘启思索了一下道:“朕曾经给过临潼侯三千石的车骑将军职衔,若是现在封了两千石的安南将军怕伤了他的心。再者,临潼侯剿灭贼寇还是要回长安治学的。让他镇守南方也不符合朝廷的利益。即刻拟旨,朕封临潼侯为三千石征南将军。率部曲前往江都剿灭叛贼,江南各封国士卒统归其调配。赐虎符,有行事专断之权。江南诸王有违抗临潼侯将令者,重惩不赦。”

“诺!”

在朝臣们山呼一般的应诺声中,云啸悲剧的被再次推向了战场。

传旨的仍然的苍景空,这老小子现在有事没事儿都爱往云家跑。不过云啸几次想将苍澜派到长安侯府,反对最激烈的却是这个老家伙。云啸也闹不明白这老家伙是怎么想的,难道是当年罢官夺爵的心理阴影太大的原因?

拿着圣旨云啸的手都哆嗦了,不是激动而是气的。他娘的就不能让老子消停一阵,项三秋那老小子在江南闹腾关我屁事。那本来就是人家老巢,现在你给占了,人家不找你拼命就奇怪了。朝廷那么多将领,凭什么拿老子顶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