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僚尽皆大惊,桓阶首先发言,说:“太子何辜,而因此不实之事而废之耶?陛下三思。”曹操说了:“此子前听妇人言,致害军行事;朕使其禁宫自省,而反怙恶不悛。今民间又传彼谋害兄弟,并刺丁仪也,人言汹汹,岂不可畏欤?”
是勋心说曹丕哪儿“怙恶不悛”啦,他的态度别提有多老实了……但此为宫中密事,曹操不肯说实话,外臣也无从明了究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啊?突然间形势急转直下,就因为死了一个丁仪,临终前高呼“太子害我”,曹操就要废掉曹丕?这说不通啊。
——倘若是复在此,估计就不会象他老爹那么惊诧啦。
众臣纷纷谏阻,曹操只是不听。是勋揣摩曹操的心思,一是本就不大满意曹丕,趁机换马;二是曹丕身陷如此窘境,最关键民间谣传甚嚣尘上,除非有明确的证据可以还其清白,否则这威望估计再也难以提升上去啦——人人皆疑的储君,曹操怎么放心把大位传授给他呢?
问题前后几桩都是无头迷案,又牵涉天家事,一般的刑侦机构还真未必能够调查得清楚真相,至于刺奸、校事……能量或许比正经司法、监察机构要强,问题里面混进了别有用心的丁仪和刘氏兄弟,就算静水也要给你搅混喽。在此种前提下,民间谣言就不可能止息——老百姓是最喜欢“阴谋论”,也最喜欢把事儿都往贵人身上扯啦。
自然老百姓没有什么发言权,但作为封建统治阶级大本营的曹魏皇室,不可能丝毫不顾忌士大夫们的观感。阴谋的目的就是把曹丕搞臭,看起来基本上算是达成了目的……
曹操是个聪明人,但难免身在局中,一叶障目。而即便他真的已经猜到了真相,那么欲还一个儿子清白,就必须牺牲自己的另外一个儿子——曹冲圣眷犹在曹丕之上,曹操真能下得了这个狠心吗?
群臣纷纷谏阻曹操,只有是勋垂头沉吟,良久不语。曹德见状,暗中横过手肘来拱了是勋侧肋一下,那意思:琢磨什么哪?你也赶紧开口劝劝我哥吧。
是勋于是先痰咳一声,吸引众人的注意力,然后伸手一指那份报告书,缓缓地说道:“此情或有……”随即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大喘了一口气,接着道:“亦或无有。陛下欲废太子,即此何以服众?”你到底打算用什么理由来废掉曹丕的太子之位呢?
曹操两眼一翻:“可使其自辞也。”反正已经有过一位太子主动辞位了,还怕再来第二个吗?我还需要去找什么理由吗?
是勋还待再劝,却被曹操一摆袖子给拦住了。随即曹操眼眶突然间一红,黯然说道:“吾家本非天家,昔为汉臣,四方征战,家中诸子,子修最长,常仕身侧。余则子桓、子文、子建等相游戏,总角无猜,和乐融融。不想既受天命,为一冢子位,而至兄弟反目,斗角勾心,见之岂不使人悲哀,且战栗觳觫也。今若仍以之为嗣,恐朕百年后,将分裂国家,且阋墙而互害也。为人父者,岂忍见此?”
是勋闻言,不禁吓了一大跳,心说你这是什么意思?怕几个儿子争来夺去的,将来会自相残杀?那么除非你抛弃帝位不要,或者……
曹操感伤已毕,表情却又瞬间更改,“啪”的一拍桌案,怒目圆睁:“朕意已决,正不必多言。且言谁人为继可也!”
曹孟德马上皇帝,威势一抖,实足骇人,群臣乃皆不敢再多劝阻。当下冷场了好一会儿,还是曹德先开了口:“以序论之,当为子建……”
曹操一皱眉头:“子建不可!”才揭出他跟丁仪暗通款曲,有谋夺储位之意,我也才削他藩国,惩罚过他,怎么可能立他当太子呢?随即目光冷冷地扫过众人,问:“子盈可乎?”
是勋心说谁都可以,偏偏就是曹冲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