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页

汉魏文魁[校对版] 赤军 2087 字 2022-10-20

就见大汉端着连弩,站到距离木靶三十步远的位置,突然把腰一弯,从连弩下方张开来一个支架,撑放在了地上。是宏辅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不需要一直手持啊,倒是我想岔了……嗯,支架虽然简单,移动也未必方便,却可省却抱持之力。孔明啊,原本我心里给你这玩意儿只打五十分的,因此支架,可以加上十分——及格了。

就见那大汉安置好了连弩,单膝跪倒,下颌乃与弩齐。他瞄了瞄靶子,伸手在弩侧扳动,只听“嚓”的一声,弩弦绷上,随即又是“嗒”的一声,铁矢破空。顷刻之间,十矢连续发出,每发之间的间隔仅仅一秒而已。

是宏辅这回是真惊了,这必然不是运用杠杆原理上的弦啊。忍不住便站起身来,踱近去细看——只见在连弩右侧有一握把,大汉的手正捏在握把之上。他不禁询问诸葛亮:“以何驱动?”诸葛亮回答道:“齿轮。”

“原来如此。”是宏辅连连点头。话说齿轮早已有之,但大多用以制动,传动的应用却相当之少,理论上到此东汉、魏晋之际,齿轮在机械上才得到广泛运用,指南车、记里鼓车等等,就都是用齿轮驱动的伟大发明。是宏辅因此而不禁想到,若是运用一整套合适的齿轮……

“吾亦可发否?”

“先生请试。”

于是是宏辅替下了那条大汉,在大汉的指点下安装上一个新的矢匣,然后瞄准木靶,尝试转动手柄。出乎他原本料想之外,但又在此刻的憧憬之中,几乎不费什么力气,便即绞上了弩弦,然后再转半圈,弦驰矢发,正中标靶。

竟然如此省力,好吧,八十分,我基本上算是满意了!

要知道是宏辅本人不过勉强能张四钧(一石三斗)之弓而已,且无法持久,当世力士最多可张十二钧(四石)弓——既有超强膂力,又能百步穿杨的,就是宏辅的记忆中只有一个太史子义。弩力则从一石到十石不等,超过这个数量就是弩车了,无法单兵持用,而是宏辅即便蹶张,也不过开三、四石弩罢了,估计亦仅三发,便会浑身脱力。如今这四石六斗之弩,普通小卒亦可轻松连发,一口气打出十余个矢匣,射出一百多矢去,手不酸,腰不软,那可真是太难得啦。

再看标靶,那大汉先发十矢,其中者九,是宏辅单发一矢,亦中,木靶皆被洞穿,弩矢没入其后的草垛之内——三十步可破重甲,倒确实并非虚言。

然而退至四十步外,再由那大汉打完新的弩匣,命中率却跌落到了百分之五十,而且皆不能洞穿木靶;退至五十步外,十矢中只有二矢上靶,六矢射飞,还有二矢力尽而堕。

命中率和射程还是不尽如人意啊,但考虑到这只是初制品,据孔明所言尚可改进,倒亦勉强可用。是宏辅直接询问诸葛亮:“所缺者何?”你觉得哪些地方还不够满意,需要改进呢?诸葛亮躬身答道:“其缺有四……”

第二十二章、未尽善也

诸葛亮指出自己新研制的连弩尚有四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第一是质量太大,只能以车载送,倘若人力搬运,恐难持久,所以对于岭南地区道路狭窄、崎岖,难以行车的地方,运送起来就很困难了。他考虑按照是宏辅当年制造礮车的故技,将来尝试把连弩分解为方便临时组装的多个部分,那么由二三小卒扛着,就能跟上行军速度。而且使用时若以一人操作,一人换匣,发射速度也会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