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打算谦让几句,就见荀攸重新坐下来,但却特意往是勋身边儿挪了一挪,然后低声问道:“然,此国家大事,不得不问宏辅也。今出君之口,入我之耳,必不外泄,宏辅以为,公仁所建可否?”你悄悄给我交个底,你心中究竟是怎么想的,你的本意是赞成董昭的建议呢,还是不以为然呢?
是勋心说好嘛,你跟这儿等着我呢……这还是要我表态啊,敢情你刚才的道歉只是惺惺作态而已!不过呢,既然荀攸说“出君之口,入我之耳,必不外泄”,表示这只是私人之间的交谈,他断然不会宣扬出去,是勋也觉得,有些话应该跟荀氏叔侄说清楚——终究自己跟汝颍派目前还算“人民内部矛盾”,要是沟通不畅,一不小心上升到了“敌我矛盾”,反为不美。
再说了,荀攸这人出了名的嘴巴严,史书上说他跟曹操私下建言过好多回,即便事过境迁了,也仅仅告诉好友钟繇一人而已。后来荀攸挂了,钟繇为了显其功绩,打算写篇文章解密的,可惜未成亦殁,就此留下了千古的遗憾。
当然啦,荀攸说他不会到处去宣扬,但是勋相信他一定回去就会告诉荀彧,而且说不定他今日前来,本就是荀文若的指使。自己给荀公达透底,也就等于向汝颍派的核心人物透底了。
想到这里,他不禁也凑近荀攸一些,低声问道:“昔大军伐邺,阵获孔璋,丞相询其为袁绍作檄事,孔璋如何言语,公达尚记否?”当年曹操询问陈琳,为什么作《为袁绍檄豫州文》,大肆诋毁自己,结果陈琳是怎么回答的,你还记得吗?
荀攸闻言,悚然一惊,于是一字一顿地复述道:“矢在弦上,不得不发……”
第十七章、祸福所依
是勋暗示荀攸,不管自己是赞成董昭的建言,还是反对他的建言,乃至于荀氏和汝颍派是赞成是反对,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形势已到,曹操更进一步乃大势所趋,非人力所能扭转也。
荀攸不禁慨叹:“曹公独不惧天下之毁谤耶?”他就不怕引发什么不好的联想,反而使自己的声望下降么?
是勋微微而笑:“敖贝为首,土畜为尾,四字始负,安所惧之?”
“敖贝”二字合起来就是一个“赘”字,“土畜”即牛,丑牛、丑牛,这里是指十二地支第二位的“丑”字。他说以赘为首、以丑为尾的四个字,那自然便是“赘阉遗丑”啦——终究是曹家属吏,这四个字为大忌讳,不能直接说出口来。是勋的意思,曹操连“赘阉遗丑”这顶帽子都在脑袋上戴了好多年了,他还在乎什么别的毁谤吗?
其实也不能说曹操彻底的不要脸,但相比较这年月普遍假模假式,以沽名钓誉为能的士人来说,曹操并不很看重面子。他甚至还发布《唯才是举令》,说要把道德和才能分开来看,有德而无才的,我可以拿来当摆设,有才而无德的,我照样可以任用为官。所以啦,他根本不在乎那些腐儒用传统的忠孝道德来约束自己。
荀攸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那我也回去劝劝叔父,别因为这种事儿跟丞相顶得太厉害为好,以免惹祸上身。是勋一撇嘴:“令君忠诚耿介,恐未必如卿所愿也。”要是不肯坚持自己的理念,那荀彧还是荀彧吗?估计你劝了也没蛋用,他该顶还是顶。
但是忍不住还是多加了一句:“可致意令君:从我者,岂由欤?”
是勋说的,这是《论语·公冶长》上的半句话,故意省略的前半句是:“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孔子说我的理念要是最终无法实现,那我干脆乘船下海,跑掉算了——到那时候,估计肯跟着我的,就只有子路一个人了吧?
荀彧究竟是怎么死的,乃是千古之谜,是勋不大相信阴谋论,不认为他是被曹操弄死的,甚至曹操都未必会暗示文若你可以去死了,而应该纯是荀彧自己想不开,忧思成疾,或者干脆自杀了事。是勋觉得这又何必呢?生命是宝贵的,岂可浪掷?再说了你那为大汉朝尽忠的理念,搁历史大背景下其实算不了什么……你早就该料到自己造出这么个奸雄曹操来,会对汉朝产生何种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才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