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的奏对还算中规中矩,崇祯皇帝也表达了对其的信任,兵赐予尚方宝剑,总督各路人马保卫京师。注意,崇祯皇帝的口中所言是保卫京师,并不包括京师以外的地区,当然也不包括与清军主力进行决战。卢象升不是傻子,显然体会到了这一点,于是便在之后的与杨嗣昌的会面中闹得很不愉快。
外人只知二人不欢而散,并不知道两人是为了何事而争吵,但朱平安分析之后,便可以断定,“不可浪战”,绝对是崇祯皇帝与杨嗣昌、高启潜等人早就计议已定的事情。卢象升一定是为了这件事情才和杨嗣昌闹翻了脸。
所以,接下来的仗,不好打啊!
十一初的时候,朱平安所部抵达真定府晋县,而卢象升的大军也已从真定出发,恰好在晋县扎营,朱平安所部马上向卢象升靠拢。
两千人的部队,出现在卢象升大营五里之外的时候,便有巡哨拦住了去路,并立刻通知卢象升。
在两队巡哨的带领下,朱平安所部缓缓向卢象升靠近。
两队巡哨不过两百人,衣甲破旧不堪,士卒身材精瘦,但收却始终按在腰间的佩刀上,即使是验看了岳锦峰提供的兵部调令以及中都凤阳出具的公文。浑浊的眼神不时透出精光,在朱平安麾下士卒的身上扫来扫去。
距离答应二里的地方,传令兵疾驰而至,传达卢象升命令,令朱平安所部就地扎营。并请朱平安至大营叙话。
朱平安领命之后,便立刻令麾下各部扎营,一切调度有序,不过半个时辰,营寨的轮廓便显现出来,两队巡哨士卒的眼中透出诧异的神色。
之后,朱平安才随传令兵向卢象升的中军大营而去。
可刚刚到了营寨附近,忽然间却金鼓大作。中军大营旁边的一座两千余人的营寨顿时混乱起来。人喊马嘶,乱作一团,却是拔营起寨的架势,而其他营寨却是纹丝不动。只有大批的士卒好奇的向这边观望,显然是不知道发生了何事。
朱平安本想问传令兵,但一看到他茫然的神色,便料想他也不知情,只得作罢。
不多时,那座营寨的士卒,便收拾好了行装,开始整队出营,看方向,应该是向西而去。
此时,中军大营一阵马蹄声,士卒们纷纷让道两边,流出一条通道,几十匹战马风一般的疾驰过来。
为首一员大将,身着锁子甲,并未戴头盔,额头处还绑缚着一根白色孝带,年纪不过四十岁左右,颧骨高耸,下巴上的胡须也是残参差不齐,两样满是血丝。
而他身后一人却是朱平安的老相识,前一阵子到潜入凤阳,送毕懋康火铳图样的杨廷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