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页

陈氏家族的产业很多,但是现在基本开放了纺织业领衔的轻工业领域的技术。真不是不想做垄断的买卖,实在是顾不过来。除了辽东的重工业基地和爪哇的石化基地,其他的产业陈燮现在基本不去关心。江南的那一大片产业,现在基本都是丢给那些女人去折腾,每年看一眼上交利润的数字这个工作,现在都是李香为首的团队在做。

陈燮的精力旺盛,不等于就得学朱元璋那样,老百姓穿衣吃饭都要管起来。工业化的特点就是产业的分工越来越细,一个人就算三头六臂,你也管不过来。如何保证产业的活力和持续发展,靠的不就是制度么?

当初在登州起家的时候,玩的是作坊,现在玩的是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根本就没法比。举个例子:铁路,一开始可以把筑路和机车生产放在一起,随着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发展,产业分离是一种必然。机车生产是一个产业,筑路是一个产业,尽管这两个产业现在是一个总裁夏雪在负责,但是两个产业之间的管理层,基本上没什么权利上的交织了。

父子之间的对话,核心还是在有线电报的铺设技术上。基本上是陈凡再说,陈燮在听。从最初的单独研究到现在,陈凡已经组建了一个团队,分别为生产和线路铺设,正在架设的线路是从塘沽到沈阳,工期预计是十个月。电报机的生产进度倒是跟的上,铺设线路的工程进度,受到电线产量的影响。

最终的结论是,铺设海底电缆这个计划,眼下的技术力量根本无法实现。陈燮多少有点失望,但还是露出鼓励的微笑对陈凡道:“是我太心急了!还是按照既定的方阵来做,一步一步的坚实迈进。一方面,铺设电报线路,生产设备,教育、储备人才,另一方面,则必须让这个项目产生出利益。如果仅仅是单方面的投入,这个产业不会有前途。你有没有想过,成立一个公司,让专业的人来管理经营这一块,你作为老板只要负责大方向就行了。”

陈凡点点头道:“母亲给我派来了十几个人,公司的架子搭起来很快,正在进行的工程,已经不需要我去过多的关注。窃以为关键还是人才的培养,这方面的师资力量过于单薄了,跟着我一起搞研究的六个人,有两个在筹备电报技术学校。两个在工地上,还有两个在盯着设备的生产这一块。把技术变成产品,再通过产品获取利益的过程,就我个人而言受益匪浅。”

让一个搞技术的儿子去搞公司,陈燮在遗憾之余没有阻止。一项技术,不管再好,不能变成产品并且获利就无法体现出技术的价值。

会谈持续到深夜陈凡才离开,这一次父子间的会谈,对于其他人来说,他们看到的是一个信号。陈燮开始培养下一代,并且在慢慢的稀释他手里的产业。尽管陈平和陈凡的待遇不一样,一个是接手金融产业这一块,一个是自己的技术投入生产和运用这一块。知道内情的人很明白,陈燮更加看重的是看上去显得有点木讷的陈凡。

之所以这么说,理由很简单,陈凡离开的时候,拿到了一本陈燮盖过私人印鉴的支票。凭着这个支票本,他可以从银行提取最高限度为五百万元的现金,用于他的产业发展。作为未来的银行接班人,陈平用于私人方面时,能从银行中提取的最高额度,不过五万元。

江户城迎来又一个清晨的时候,一千五百个更换了新式军装的武士出现在城内的军营操场上。站在他们面前的是面无表情的教官。这三家各出五百人,接受专业的军事训练,这是新编东瀛陆军的第一步。

至于其他的武士,更换的装备之后,正在开赴灭藩的战场上。只要稍微注意一点,不难发现在场的这些武士的年龄都不太大,实际上最大的年龄也不过十六岁。这些年轻人,在这里将要接受的教育时间为三年,三巨头根本就无法插手。

晨色之中,这些年轻人都在等待,当军营的大门口传来军乐队密集的鼓点声时,所有人都在口令声中尽力的挺直胸膛。目光集中在一匹缓缓而行的白马之上,马背上的陈燮前行之时,身后是小跑随行的未来日本政府的三巨头。

马是一匹四岁的混血马,母马是一匹健壮的蒙古马,公马是一匹高大的阿拉伯马。这匹马继承了两者的血统,冲刺能力和耐力都不算最强,但是综合能力却分别强于它的父母。

缓缓行至众人之前,在三位巨头的等候中翻身下马,迈步走上正中的高台后,面对这些个子偏矮的年轻人,陈燮开口的第一句就是:“我希望三年的学习和锻炼后,你们的身高能够超过165公分。不知道具体概念的,可以找教官要尺子自己测量。”

这句话有点伤人,但是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不敢发出丝毫质疑。一直到陈燮继续道:“你们将接受最严格的教育和训练,其残酷程度,远远超出你们的想象。现在还有机会进行选择,离开的人不会受到任何惩罚。”现场没有一个人动,陈燮这才点头:“既然都选择留下,那么请遵守这里的规则,牢记这里的惩罚条例。只要挺过这三年,你们将是东瀛陆军最优秀的军官,你们将有机会选拔成为联盟陆军军官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