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页

说着陈燮的语气严肃了起来,这些话说了无数次,众人的耳朵都听出老茧来了,但是陈燮每次出现,还是会提一下。岸边红旗摇动了一下,船上的明轮船黑烟滚滚,突然呜呜呜的叫了起来,巨大的铁锚缓缓被升起。

看着这一幕,陈子龙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只是觉得很激动。这些东西过去看见了,只能算在鬼神之力上头。就算是读书人,也会这么去想,什么子不语“怪力乱神”,根本就无法解释的清楚地事情,你不怪力乱神怎么过心里那道坎?

现在陈子龙知道了,没有什么鬼神之力,这都是陈燮说的,科学的力量。或者说是格物的力量。嗯嗯,格物是对其他人说的,内部说的就是科学。这个陈子龙不会搞错。

巨大的明轮开始转动,陈燮目不斜视的看着。搞明轮船其实没必要,但是不搞的话,陈燮担心技术积累出问题,还是硬着头皮跟着历史的节奏去攀科技树。没想到这个明轮船搞出来之后,铆钉的技术积累完成了。不然巨大的明轮,你拿什么来固定那些铁家伙,没电焊啊!

这就算是完成了铆钉技术在造船方面的一次技术积累吧,等将来电焊的出现再说。实际上陈燮最担心的还是这个科技树,攀爬到一定的程度后,就算是有资料作弊,最近几年也开始减速了。原因很简单,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积累,形成一个量变之后,才会有质变。

第七百零四章 谁来限制

明轮蒸汽船就像一个怪兽,看着丑陋无比,但是落在陈燮的眼睛里,这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蒸汽船并不是单纯的个体,牵扯到的相关技术很多。这是工业技术发展的一个特性,举个经典的例子来说吧,现代历史上的战列舰可以说是造船工业的集大成者。其中涉及的技术多达两千多项。

蒸汽船现在不过是一个初级产物,但是已经几十项新技术的运用。明轮蒸汽船跑大海可能还有点够呛,但是在长江内绝对没问题。这是不需要风力和人力就能航行的轮船,在这个时代,这就是一个新时代的序幕。

“阁部,为何不上去看看。”陈子龙在一边显得很激动,陈燮倒是颇为淡然的摇摇头:“不上去了,就在边上看看就好。”站在江边,看着明轮蒸汽船在江面上来回溜达了好几趟,陈燮才默默的放下望远镜道:“回去吧,记住,我们见证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新生事物被接受的过程往往比较艰难,不过这对陈燮来说不算什么。从蒸汽机的广泛运用开始,陈燮不自觉的就是一个形象代言人了。作为这个时代的名人,陈燮在大明就是一个标杆,只要是他涉足的领域,没有不挣钱的,这已经深入人心了。

实际上这个明轮船是不挣钱的,而且还要投入巨大,实用性也不那么好。但是陈燮不着急,等着将来实现了螺旋桨推进再说吧。

大明建新五年,梅雨正稠的时节,两封来自京师的信出现在陈燮的面前。一封信是朱慈烺写来的,仔细的说了说御前会议的事情,知道陈燮不喜欢搞那么多礼数,在信上朱慈烺也是很干脆的一堆大白话。最后让陈燮最好来京师一趟,准备九月的廷推。另外一封信,则是杨廷麟执笔,代表了卢象升和史可法三人的意思,意思是希望陈燮能为大明的未来着想,不要过于放纵年轻的君主,以免重现明初的局面。这是比较客气的说法了,其实崇祯朝在朝廷的权利上,也达到了朱元璋的水准。只是朱由检的个人能力差朱元璋太多了。

因为陈燮的存在,年轻的皇帝的位置不但坐的很稳当,权柄上也没有文臣预期的那样,陈燮走了之后会出现一边倒的局面。限制君权从来都是文臣的理想,所谓垂拱而治,在文臣的心目中是最美好的局面,是文治的巅峰。

总而言之就是一个意思,陈思华是文臣,不要站错队了。被皇帝生杀予夺的日子,你觉得好过么?有趣的是,杨廷麟在给陈燮写信的时候,也是上的白话。

陈燮仔细的看完这两封信之后,叹息一声,走到门口看着细细的雨水遮天蔽日。朱慈烺的回信好写,不就是给新衙门起一个名字么?陈燮甚至都不用动脑子,就想到了一个现成的名字“发展改革委员会”,陈燮自领第一人主任,并且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今后不管有任何新的举措,都会邀请咨议局参与进来。

至于杨廷麟的信,陈燮就不知道怎么回了,实在是理念差异太大了。杨廷麟、卢象升、史可法,他们的人品没问题,但是他们的所坚持的理想和陈燮的理想差别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