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页

“第二个事情,得说说盐课,翻倍,一点问题都没有。这点银子不算啥,登州有盐场,公公想必是知道的。今后每年盐场的收益里头,有公公和王公公一份。不多,一年也就是一万银圆,就当是一点零花钱。”曹化淳的身子陡然一紧,下意识的想站起来,又笑着坐下。

陈燮继续道:“第三个事情,出兵河南,得等到冬天。刚打了旅顺一战,我部需要时间休整。具体的时间,12月初吧,出兵六千。不过有个事情,得先说好了,钱粮我出,我的兵到了河南,军令要是能接受,那就接受。不能接受,那就不接受。”

曹化淳觉得牙根疼,但是这话你没法反驳。人家不要你的钱粮,河南巡抚想指挥都指挥不动吧?实际上就整个大明的武将来看,多数武将是不听外省巡抚调动的。陈燮不过是说出来了,而且还自带钱粮。

“这事情,咱家劝思华一句,有的事能做,但是别说出来。”曹化淳还是决定要对的起银子,所以说了一句在他看来对陈燮有好处的话。

陈燮笑道:“卑职明白,只不过当着公公的面,忍不住而已。”这话,鬼都不信。曹化淳也知道,陈燮现在是一个不可控的因素。但是别说他了,崇祯都没啥好法子。说白了就是皇权对下面的政府和军队的控制力度不足了,看看祖大寿就知道了。为啥控制力不足,没钱没粮食,怎么控制?再有,陈燮在登州,坐船一夜就能到辽东,你给他逼急了,麻烦更大。就跟祖大寿似得,就在山海关不挪窝,圣旨来了就称病,不离开山海关,谁敢逼他?

万岁爷的赏赐,都送到了陈总兵的老巢张家庄,这里有个秘密仓库,一般人都不让靠近。四下没人的时候,陈燮看着这一百多件明成化年间的官窑瓷器,嘴都合不上了。崇祯真是够意思啊,这么多的成化瓷器,赚翻了。登州府一年的盐课才五万两,翻一翻才十万。这点银子,陈燮真没放在心上。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是一个不好的开始。

花点银子是小事,问题这个银子花了,未必能买来安生。这个道理陈燮早就想明白了,不过这事情无解,只能等着失态的发展。不要太久,等个到明年,整个中原就热闹了。实际上现在已经很热闹了,但是还不够热闹。

面对着崇祯的圣旨,陈燮真是哭笑不得。明朝的皇帝大多如此吧,坐井观天,还尼玛抓着权利不肯放。就他这样,还不如彻底放权,安心当一头种猪。陈燮的目标跟文官的目标其实一样,皇帝嘛,安心的做个吉祥物就好了。当然要做到这一步,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曹化淳满载而归,回去的时候走的海路,经天津走运河去了通州。

回到京师,见了崇祯,说了在登州的事情。当然是有所隐瞒的,尤其是陈燮出兵的事情,曹化淳艺术加工之后变成这么一句:“陈燮答应出兵六千,这应该是他的极限了。奴婢觉得,这登州营在陈燮手里,打仗是没问题的。要是换成别的人来指挥,怕是很难发挥出应有的实力。万岁爷,这事得加个小心,不如派个监军过去盯着。”

这话很有水平,崇祯一想也是啊,想了想,派哪个人去做监军呢?这事情崇祯想了想,还是让吴直去当这个监军,登州那边让王德化去接任好了。这事情就这样了,专门给陈燮的兵派一个监军,什么事情都能搞清楚,不怕他们乱来。

朱由检有点想当然了,不过太监是皇帝的家奴,这么想也很正常。对于陈燮,也只能这样了。一次一次的胜利,一次一次的展示强大之后,崇祯只能尽力去掌握这个年轻的将军,寻找一种微妙的平衡。或者说,崇祯眼里的陈燮,已经是另外一个祖大寿。只要他服从调遣,崇祯就愿意掌握这个微妙平衡的尺度。

登州,从船上下来的王贲,刚落地就看见正在下船的常时仁。两人不认识,但是在登州营内部,看一个军官的级别高低,不是看衣冠,而是看肩膀。尤其是身穿黑色军装的军人,更是不能轻慢的人物。

王贲下意识的往边上站,让常时仁先走。等他带着一个卫兵走的远了,才大步朝自己的目的地进发。还没出水城,就看见两条铁轨,这玩意都修到这里来了。王贲的目的地是总兵衙门,大步流星往前走,不到十分钟就到了地方。

门口卫兵查了他的证件,放他进去道:“进门直走,过了第二个门往右拐,看见乙字营的招牌就是了。”王贲按照指点往里走,到了地方才发现,不少军官已经等在走廊上。看这意思,好多人都不认识,只好点点头意思一下。

常时仁走近陈燮的办公室,看见正在批阅文件的陈燮,立刻敬礼道:“卑职常时仁,奉命前来报到。”陈燮抬抬头,笑着看他一眼道:“来的很快,不错。”说着拿起一份委任状往桌子上一丢:“你的新职务,苏参谋长的推荐,看完了自己去办公室,手下都给你配好了。时间很紧,最多给你三个月的时间,你得把乙字营第二营的新兵练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