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精妙绝伦的诗,绝不是大炎文坛的人能作得出来的,倒是太子这特立独行的性格能写出这种惊为天人的诗!
因此,随着了解越深,姚方对于这位十六岁的大炎太子,越是了解,越是佩服。
当然,他不知道这些诗压根不是王安自己写的,王安只不过是大炎版的文抄公,随时随地把上辈子学过的东西拿来用。
他要是知道了真相,恐怕会有一种日了狗的感觉……
“太子真是文武双全啊,写的诗即便是我们这些大老粗,也能引起共鸣。”黄飞感慨。
“阿嚏!”
刚进入梦乡的王安,冷不丁打了个喷嚏……
……
京城。
深夜。
御书房。
炎帝还没有休息,深夜批阅着奏折,看的都是今天徐忠年,惠王,昌王在刑部的汇报。
他们三人每天做了什么事,都要写一份总结奏折交到炎帝这里。
惠王的汇报非常的书面话,大概就是说自己看了一些什么,觉得哪些地方没问题,哪些地方有点小问题。
昌王的汇报也差不多。
但是到了徐忠年这里画风就有些变了,先是说惠王毕恭毕敬,说了惠王一些好话,然后说昌王做事的时候心不在焉,并且时不时有人来昌王耳边说小话,也不知道跟昌王说一些什么,总之昌王脸色不太好看。
徐忠年这家伙完完全全是在打昌王的小报告,给昌王穿小鞋,要是昌王知道他这样子给自己使辫子,恐怕肺都要气炸。
之后,徐忠年在奏折上写上,因为总有人找昌王,导致他们不能很好的进入工作状态,非常影响他们的工作进度,希望昌王改掉这种不好的习惯,做事一心一意,不要总是被外界因素所影响。
他先是说了惠王好话,再说了昌王坏话,最后才汇报工作。
徐忠年的这种做法,纯粹是为了在炎帝面前恶心一下昌王。
但在炎帝眼里,却没有那么简单。
看着徐忠年的奏折,炎帝眉头都紧皱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