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陛下因何造反 任国成 2118 字 2022-08-27

短短时间,红巾军迅速发展壮大,占据了十多个州县的地盘,红娘子麾下军队超过十万。然而红巾军的管理非常的粗放,根本就没法做到有效控制所占地盘。

红娘子和她的老兄弟都是跑江湖出身,根本就不懂得管理民政。而因为对士绅抄家杀戮,各地士绅读书人也不愿投靠红巾军。仅仅有一些胥吏出于投机心理愿意归附,皆得到了重用,被委任为地方官。而这些胥吏自然不是什么好东西,当官之后趁机上下其手,贪污勒索,甚至连红巾军的将领都被拉下水,红娘子竟无法察觉。

总而言之,此时的红巾军和流寇差不多,只不过比流寇军纪要好一些,但也仅此而已。队伍虽然规模非常大,占的地盘也多,但一切都很粗放。

而出走的李岩兄弟选择却和红娘子不同。

从一开始,李岩对自己接下来的动作便有规划。

他的造反即是被逼,也有很大部分是出自心底的渴望。

他是举人,但学问却不是很扎实,和侯方域等人相比非常的平庸,考取进士的希望很小,即便能考上还不知道要等到多少年之后。大明进士的录取率大概三十中录取一个,很多人考了一辈子也考不中进士,李岩感觉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仕途无望,要想做官的话也不是不行,去吏部报名排队,再花些银子,也能当官,不过却只能做主簿教谕这样的佐辅杂官,做一辈子顶多混个知县,这完全满足不了李岩的野心。

李岩四书五经读的不行,却看过不少杂书,自负是一时之杰,不愿一生平平庸庸的活过。而现在,让他看到了做大事的极好机会。

皇帝无道,屠戮抢掠士人,已然为天下士子侧目。地方士绅官吏,对皇帝皆恐惧万分,皆厌恶非常。只不过大明二百年的威严尚在,皇帝平定辽东蒙古的威风尚在,没人敢公然反对。

然而现在的大明并不太平,和煌煌武功相对的是民不聊生。山东、河南,湖广,乃是江浙,大明各省皆灾旱连连,普通百姓日子过得苦不堪言,起义造反此起彼伏。

和和其他地方相比,河南百姓过得尤其的差,毕竟河南的藩王宗室数量最多。

这种情形,让李岩仿佛看到了汉末、唐末,以及元末,这是王朝末年,这是末世的节奏啊!

所以李岩才下定决心造反!

当然,聪明如他,自然不会让自己成为朝廷大军进攻的靶子,所以才煽动红巾军分兵四掠,煽动红娘子进军汝南。他希望先把河南整个搅乱,让整个河南到到处都是义军,然后自己在悄然举事,默默壮大实力,等待机会。

从古自今,成功的都不是最先举事者,从来都是后来居上。刘邦如是,本朝太祖朱元璋也是如此。

所以,离开红娘子是注定的,便是没有林九川之事,也会有其他借口!

离开太康之后,李岩率军一路西行,没有打任何旗帜旗帜。因为轻车简行,因为部下皆是自己族人乡亲,没有任何掣肘,因为携带了足够的军粮,行军速度极快,数日后便到了临颍。

李岩派自己弟弟带人先行乔装进入临颍,然后带着五百军队迅速抵达临颍城外,然后才打出红巾军旗号。是的,这厮还打着红巾军大旗,没有选择易帜,这样便可把祸水往红娘子身上推。

因为一路上没有杀戮抢劫,临颍城竟然不知道有反贼过来,城池轻易被李岩攻下。

然后便是开仓放粮,扩充军队。

对本地士绅,李岩很客气,凡是愿意归附他的皆放过,而若是不肯从贼,则一律抄家。毕竟他再是士绅一员,也要养军,没有钱粮哪能行?

不过即便有了钱粮,李岩也没有像红娘子那样大肆扩充军队,而只挑选了青壮贫民从军,把军队扩充到两千余人,便离开了临颍,从叶县进入到了南阳府境内。

李岩的目的地便是豫西的山区,他要在豫西南山区建立自己地盘,然后以豫西山区为根基,攻略河南。而若是朝廷大军来剿打不过,则可向南进入荆襄。

进入南阳府后,李岩便公然打出红巾军大旗,“快快开门迎红巾,红巾来了不纳粮”的口号下,开仓放粮的诱惑下,使得豫西百姓纷纷来归附,轻松打下了叶县鲁山县等地。

然后李岩没有再盲目的扩充地盘,而是以两县为根基,开始编练军队,等待官军来剿。一路数百里的行军,连续攻占数个城池,严格的训练之下,这支军队已经非刚起事时能比,李岩相信自己的军队已经不弱于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