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在第二次公司战争结束之后,藤原龙一就已经差不多是半退休状态了。
他不再参与人革联的各项工作,而是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研究工作之中。
在那两极对峙的二十多年里,他作为一名元老却始终处于隐身状态。他很少参加会议也不参与决策,以至于很多人都快忘了还有他这么一个人。
造成这样的局面的契机,是在第二次公司战争结束之后的某一天,藤原龙一和张牧的一次谈话。
没有人知道那次藤原龙一和张牧谈了什么,他们只知道那次谈话结束之后藤原龙一就告别了中枢,后来的日子里他一直在学校和研究所从事着科学研究工作。
大多数人都猜测那是一次权力的斗争,而藤原龙一是失败者。
这些人的猜想不能说是存在错误,只能说是完全离谱。
张晓阳通过藤原龙一的视角了解到,两人那一次的谈话远非如此简单,相反那次谈话的格局相当大,是一次对人类的未来以及人革联未来发展方向的争论,可以说那一次谈话影响了后来人革联乃至人革联灭亡之后秘党残党的未来。
双方讨论的重点,其实有两点。
首先是第一个是纯理论问题——资本究竟是不是生产的必须要素?
在这个问题上,两人很快达成了共识。
两人都认为资本并不是生产的必须要素,而是生产要素的分配要素。即生产过程完全可以脱离资本进行,资本之所以在资本主义时期展示出了生产要素特性,是因为资本在分配生产要素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计算机科技并不发达的旧时代,除了资本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让物资和资源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合理配置——毕竟人的能力是有极限的,越是精于算计就越是往往能够在预想不到的地方出现疏漏,有时候在宏观层面的统计可能只是小数点后一两位出现了偏差,到具体的实践场景之中却往往造成了相差了十万八千里的荒诞场面。
在自然科学领域,这种过程既非周期又不收敛,并且对于初始值具有敏感的依赖性的现象,被称为“混沌现象”,而会产生这种现象的复杂系统则被称为“混沌系统”。
因此资源和物资的分配工作,只能交由货币这种工具,由每一个人类采用“分布式运算”这种方式来完成。而货币和商品经济的成熟使得资本出现,也为阶级基于资本分化提供了条件。
于是,面对人类社会这样一个“混沌系统”,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脱离了资本人类社会是否有更好的生产要素配置方案来取代资本?
或者更深入一点说,人革联究竟要采用何种方式来维持社会运行和发展?
或者用再哲学一些的方式来描述题干……何去何从?
张牧始终认为,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要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应该充分运用已经成熟的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当前的科技水平和物质生活水平还没有达到足够的层次,应该在合理管控和严格控制的基础之上运用资本,以此调动各经济个体的自发性,从而实现经济、产业、人类自身的共同发展。
事实上不仅张牧这么想,就连秘党的绝大多数人也都是这样想的。
但藤原龙一则坚持认为,资本主义已经走到了绝路,如果再继续发展下去最终不过又是一个新的轮回。他坚持应该发展新的技术手段来进行分配,诸如人工智能或是超级计算机借用新的手段来进行“有序配置”,而不是将资源配置如此重要的事情再度交给资本与市场。
两人在这场争论之中吵得面红耳赤,最终两人不欢而散。
虽然双方都清楚对方对自己没有恶意,但有时候路线的争执往往比其他的争执更加激烈。
其他事情上有矛盾两人最多打一架,路线一旦矛盾那可就不是献祭一两条人命能解决的了。
好在藤原龙一也有自知之明,主动开了中枢然后一头钻进了自己的研究项目之中。张牧也还是念旧情的,没有效仿当年苏慈宗旧事,而是任凭藤原龙一去拓展他的“兴趣爱好”去了。
从最初一同蹲监狱到一同革命缔造的友情,绝非一次争论就能够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