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张阳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现在外面已经被利维坦的无人机群封锁了,在外行动有极大的风险。”张阳解释道,“数据和资料可以备份,也可以通过加密频道传输,但这个叫‘记忆碟片’的物品是重要的原件,一旦在路途中损毁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我建议干脆利用哨所的资源,直接在这里重建一个新的神经连接机器,将记忆碟片就地破解。”
张阳的建议,是他和哨所的负责人商讨过后得出的结论。
他们基于张阳扫描那台神经连接机器得到的数据,评估了一下手头的资源和技术水平,认为在哨所这里可以复制一个功能类似的设备用于读取记忆碟片应该不是问题。
基地那边的负责人们一开始有些犹豫,但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基于记忆碟片的安全考量,最终还是决定依照张阳的想法执行——就地破解记忆碟片。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哨所的工程水平。
在张晓阳这个“古代人”的理解中,哨所通常都是一两个帐篷或者哨所,在加上几个哨兵就完成了。
然而自由人类的哨所,却完全不一样。
哨所以小型聚变反应堆供能,配备有工程所用于维护有关设备和侦察兵的武器装备,有食物合成室能利用一切条件合成或培育食物,同时还有能够让侦察兵们放松休息的地方。
所谓的哨所,其实就是一个迷你版的前哨基地。
这里所有的设备一旦打包起来,仅用两、三台大型运输车就能装完,但展开之后却能构成一个功能齐备且面积可观的小型基地。
在这样技术力量和资源充足的条件下,让哨所的工程师去复原一台一百多年前的机器,理论上不成问题。可能硬件上会有所或缺,但他们总能找到替代品或替代方案。
在得到了前哨基地的准许之后,哨所的工程师们开始轮班上阵,夜以继日地开展记忆碟片读取机器复原工作。
为了不被利维坦发现,这段时间里所有哨所和基地都停止了联系和活动,就连无线电都保持了静默。
死一样的寂静让前哨基地的负责人们可谓是心焦不已,他们甚至一度怀疑张阳所在的那个哨所是否被消灭了。
就在前哨基地方面终于按捺不住,想要排除侦察队去确认情况的时候,张阳所在的那个哨所通过加密频道发来了一封邮件
[前哨基地:]
[记忆碟片读取机器,已于一小时前研制成功!]
[该机器需要由拥有神经连接接口的人员进行连接,方可阅读记忆碟片中的内容。目前我站内人员中,拥有神经接口且体质合适的人选,仅有前哨基地派出的侦察兵张阳同志一人。我站结合上述客观情况及张阳同志的个人意愿,拟决定由该同志来进行第一次记忆阅读。]
[妥否,请批示。]
前哨基地的负责人们忍不住了,几乎是秒回了这封邮件,回复内容也很简单,没有什么复杂而规范的行文规则,只有简简单单的两个字:
[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