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页

是以苏褔省的民间报纸开始发挥作用,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之后,民间各种阶层和团体也开始尝试着办自己的报纸,于是苏褔省就诞生了第一批民间的新闻记者。

通车典礼上,西王和各国公使剪彩的形象被西方记者用黑白照相机拍摄下来,两个多月后,《泰晤士报》用头版报道了这个事件,报纸上称西王是东方的威尔士亲王,这明显是没搞清楚西王和天京那几位王爷的关系。

而上海和苏州的国人记者们却非常羡慕西方同行们手中的装备,照相机能够记录下画面,那是非常直观而神奇的机器,于是随后各家报纸开始了对照相机的引进,更加促进了新闻业的发展。

当蒸汽机火车轰鸣着缓缓驶出苏州车站的时候,整个典礼现场欢声雷动。就连天京方面派来观礼的顶天侯陈承瑢也非常惊骇,此铁牛食黑炭吐浓烟,力有千钧,可日行千里而不辍。同样的,军民百姓们也非常惊骇于此物,沿途火车所过之地,甚至有民众焚香祭拜,称此物为神兽。虽然此后各家报纸纷纷刊登火车的专栏,对民间这种迷信而无知的想法进行纠正,但却收效甚微,看来要让百姓们熟悉此物之后,才能慢慢让他们明白这是科学的产物了,而目前让百姓们当火车是神兽也没什么坏处,至少没人敢去破坏火车了。

西王和各国公使、贵宾自然成为第一批乘客,西王提早就邀请各国公使到苏州做客,典礼结束后,他们直接就坐上火车前往上海。俄国公使图日科夫一行来到了上海,准备进行远东战区的谈判,作为战败国,他在等待进行远东的谈判。包令和布隆布尔两只老狐狸也学了一手,他们把图日科夫晾在上海,自己跑到苏州参加苏沪铁路的落成典礼,自然是想让图日科夫多受几天的煎熬。

和铁路同时落成的还有苏州到上海的电报线路,电报线路的飞线是沿着苏沪铁路一侧展开,虽然电报线路架设较为简单,按理说应该比铁路更早完成,但根据经验,电报飞线还是跟着铁路沿线铺设较好,方便检修和维护,而且还能减低一些成本。铁路沿线的巡视员就可以兼职做电报线路巡视员,萧云贵还是比较担心电报飞线会三天两头被人给剪断,毕竟这种怪异的东西还是非常吸引国人的好奇心。木头的电线杆子上挂着几条线,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有可能好奇的研究一下,难保电报线不会受到破坏。所以沿着铁路铺设电报线就成了不二选择,到目前来看,还没有人注意到这些飞线,人们都去膜拜神兽去了,胆小的甚至只敢远远的膜拜,都不敢靠近铁路线的。

萧云贵去上海参加英法和俄国的战后谈判,本来太平天国并不是参战国,但太平军不愿意从庙街和库页岛撤军,成了谈判的最大障碍。包令和布隆布尔之前报回国内的条件仅仅只是太平军雇佣兵团的酬劳,况且在英法两国订购的舰只太平军是要付钱的,这次北上的军事行动中,太平军自行承担了大部分的补给,弹药、物资以及士兵伤亡抚恤,甚至太平军还为英法联军舰队提供了医疗后勤服务,因此太平军提出用英国三艘风帆战列舰和法国两艘巡洋舰作为雇佣报酬还算是合理。要知道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雇佣的普鲁士、瑞典等国的军队作战,花费的代价可是太平军的几倍。

太平军现在占据了几个重要的俄国要塞和军港,前面包令和布隆布尔同苏褔省二号人物左宗棠商谈的时候就发觉对方似乎有意拖延,或者说太平军根本想从庙街和库页岛撤军。勘察加半岛上的几个军港还好,太平军或许没有兴趣,而庙街和库页岛不同,不论是满清还是太平军,他们都认为那是中国的领土。在这一点上,包令和布隆布尔感到比较头痛,如果太平军不撤军,俄国是不会答应英法提出的那些苛刻条件。而大胆的太平军前线指挥官谭绍光已经开始指挥军队威逼当地的俄国俘虏和居民在庙街和库页岛上大肆修建工事和建筑,看来太平军是想赖着不走了。

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王专列

萧云贵和包令、布隆布尔以及美国公使麦莲一起在火车上用餐,这一节车厢是西王专列上的专属餐车,可容纳三十个人同时用餐,内部装修和家具都是极为豪华的,完全仿照西方皇室专列车厢来建造的。

当然萧云贵可不愿意花这个冤枉钱,这个西王专列所用的八节车厢完全都是赠送品,怡和洋行联合上海二十多家各国洋行专门凑钱建造的赠品,专门赠送给西王使用的。他们希望西王能喜欢坐火车,接下来能继续在各地修建更多的铁路。由于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具有巨大的潜能,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已经成为西方世界公认的最好投资项目,这比在美国西部荒无人烟的地方修建铁路更加具有诱惑力。苏沪铁路贯通,沿线的商品和市场都将会给铁路修建的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利益,西方投资者们相当看好客运、货运以及沿线矿产开发带来的效益。而且苏沪铁路还代表了一个信号,那就是有了第一条铁路,就会有第二条、第三条。

除了给西王的专列之外,洋行那些洋商们还建造了东王和天王的专列,总共二十四节车厢,花费比较起将来的收益其实并不多。不过东王和天王的专列都被萧云贵封存在苏州火车站内,开什么玩笑,想让西王死么?西王八节车厢,东王和天王也都是八节车厢,这明显就是逾制了。况且萧云贵还不打算让东王和天王接触洋人,他很担心两个看似英明神武实际上对世界格局和外交一窍不通的妄自尊大者会坏了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一切。

这次苏沪铁路通车,西王也上了奏疏,但仅仅只是简单提了几句,也提了几国公使希望天王和东王能来观礼的事。萧云贵和洪韵儿在奏疏中冠冕堂皇的劝说天王和东王,称“彼夷人修建之铁路实则与我马车、牛车所用官道同轨类等,然夷人兄弟借机妄图一睹圣荣之心昭然若揭。想我天朝上国皇皇万世,区区一铁路落成典礼何须劳动天王、东王圣驾,只需遣一要员前来观礼便可。”

于是天王和东王派了陈承瑢过来观礼,连同带来的还有天王的吿谕,萧云贵看了这份吿谕,洪秀全用他的拜上帝教教义向洋兄弟们大谈了一通,还表示对洋兄弟们年年送来贡品表示满意(所谓的贡品都是萧云贵自己掏的腰包,还有一些是洋人送给西王的礼物),并以宗主国的身份恩赐洋人继续在苏褔省做生意。

萧云贵让他把这份吿谕交给西殿礼部的翻译馆翻译之后会交给洋人,陈承瑢是个聪明人,自然没有多问,这老小子敏锐的发现当下苏褔省的发展已经超乎了他的想象,西王这支大腿已经变得越来越粗,在几次和西王的长谈之后,陈承瑢开始脚踏他的第三只船。

陈承瑢是个很奇怪的人,他在东殿任职,又是天王的眼线,还和燕王关系很好,在历史上就是他和燕王一道辅助北王铲除了东王,而随后北王又是被他和燕王铲除的,其实他一直都是把宝押在三家身上,是个惯会见风使舵的小人。萧云贵微露接纳之意,这老小子马上就贴了上来,萧云贵自然乐意利用一下此人,但不代表萧云贵完全信任他,于是双方各怀鬼胎的达成了一种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