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一愣,有些不解其意,只是下意识地回道:“赵国立国已经超过百年,又行新法,百姓士卒归心,绝不是区区魏国可以比拟的。韩国灭魏有很大的运气,想要以区区二十万大军灭赵,痴心妄想也!即使寡人投入二十万大军,与韩军齐心协力,败赵易如反掌,想要灭赵,难啊!”

将渠点了点头,欣慰地说道:“既然不能一战而亡赵,王上何不交好赵国,让赵国充当我们和韩国的缓冲?!经此一战,韩、赵多半势不两立,这正是拉拢赵国的良机!”

“可如此,我们岂不是得罪了韩国?!”燕王不无担心地说道。

将渠微微冷笑道:“我们燕国十万大军喋血济水南岸,大半是拜韩国所赐!我们交好韩国又有何用?!不过,为了不撕破脸皮,我们完全可以找到退兵的理由,比如说东胡犯边!韩国总不能强求我们帮他们牵制赵国援军吧!”

东胡犯边?如今不过是七月,水草正是丰美,牲畜都在长膘,东胡人忙着牧羊,哪里有时间南下?!向来东胡犯边,大半是因为草原发生雪灾,少半是因为贪图中原的富庶,习惯使然。这完全是一个不着边际的理由!

但燕王不得不承认,自己抛出这个理由,韩国还只能相信选择信任。就算不相信,韩国又有何招?!说不定,韩国还庆幸少了自己这么一个心怀叵测的盟友,可以专心和赵国博弈呢!

最终,燕王采纳了群臣的建议,即收兵回国。将渠也将这个好消息在第一时间告诉了平阳君赵豹,虽然赵豹表面上一副吃了大亏的模样,觉得燕国应该将占据的百里之地归还给赵国,但心里面却是乐开了花!燕国大军一旦退走,赵国将再无隐忧,可以专心对付韩军了!

与此同时,赵国的使者在抵达洛阳的四天后,见到了称病不出的韩王。在这四天,赵国的使者可谓尝尽了人间冷暖。韩国的三公九卿,似乎不忿赵王当初对典客陈筮的羞辱,对赵国使者的求见,皆是不见。谁都清楚,战争打到这种程度,赵国已然失去了当初伐秦时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豪迈。随着葛孽的失守,邯郸东面的平原成为一万羽林军的跑马场,邯郸已经失去了和各路援军的联系。没有一支军队敢南下支援邯郸,哪怕邯郸以北的城邑还属于赵国,但道路已经被韩军霸占!

对于强势的韩王,赵国使者明智地选择了打感情牌,想要以理服人,以情服人。从智氏的飞扬跋扈说起,从赵氏孤儿说起,从三家分晋韩、赵相互扶持说起,从赵国对韩王的敬重说起,赵国使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很简单,那就是赵国是韩国的坚定盟友,过去是,现在是,未来还是,如今韩国伐赵,会让天下人觉得韩王刻薄寡恩,有损韩国的仁义。

韩王对此当然是反唇相讥,举出陈筮携带自己的旨意,前往邯郸游说赵国从秦国罢兵,赵国不但不从,还说赵国事由赵国决之,韩国无言断之。秦国自从迁都晋阳后,与民休养生息,对赵国秋毫无犯,赵国如此兴师动众讨伐秦国,是为不义。若是没有赵国伐秦,秦国向韩国求援一事,韩国哪里愿意征调大军,讨伐赵国呢?!所以,这一切都是赵国咎由自取!

赵国使者说不过道理,便开始可怜兮兮地表示,之前是赵王受了小人的蒙蔽,小人如今已经伏法,赵王已然清楚自己的不是,更派人下令廉颇即刻从太原郡收兵,想必不出半个月就能抵达邯郸!如今邯郸皆传韩国想要灭绝赵国,赵王不信韩国如此不义,不顾惜韩赵两国之前的交情,因此,特派自己前来与韩王交涉,讨要一个说法。

前半句话,是表示赵国并非没有一战之力。一旦廉颇率军的精锐抵达邯郸,韩国的胜算不足一半。毕竟,抛开损失的兵马和必要的留守部队,廉颇应该还能指挥一支十万大军!韩国不如见好就收!

下一半则是暗示,为了减少彼此的伤亡,赵国愿意议和,一个隐含的前提就是韩国的条件不要太过分,毕竟,韩国一直以仁义自诩,又占据了大片的土地,总不至于逼得赵国迁都吧!

双方都清楚,燕国如今最有机会成为那个渔翁,韩、赵两国斗得太过厉害,只会白白便宜燕国!少了一个赵国,多出一个更加强大的燕国,韩国其实是得不偿失!

第四十二章 赵国之危

赵国向韩国服了软,韩国要不要接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稳重的人以为,当初伐赵不过想要达成两个目的,一是救秦,二是教训赵国。如今,秦国派遣使者,告知韩国秦军已经败退,第一个目的也就达到了。赵国愿意割让土地,以求韩军退兵。至少,漳水以南的大片土地将为韩国所据有,因此这第二个目的也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