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中令麃公麾下的十万大军近乎秦国的全部家当,剩下的五万大军如今集结在咸阳、栎阳这些城邑,以备不时之需。秦国总不能不给自己留一个兵马包围关中平原上的要地!
“臣以为此事不妥!匈奴十六万大军皆是骑兵,如今漆县虽然尚在我们大秦手中。但每过一日,卫尉王翦处的压力就大上三分。若是不能坚守十日,我们秦国的十万大军又未和韩军分出胜负,岂不是让咸阳空虚?!以臣之见,不如火速调集武安君麾下至少五万大军,驰援咸阳!当是时,还是当以击败匈奴为主,死守安平关、子午关为辅!”有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不少大臣纷纷称是,韩军虽然来势汹汹,但子午关、安平关都是要塞,韩军想要攻克绝对要花费不少的时日。倒是北面的匈奴,他们携带的粮草本来就不多,这次兴师动众,显然是有巨大的图谋。越是往后,匈奴肯定越是着急,所谓狗急跳墙,当匈奴孤注一掷全力攻城的时候,谁又能保证漆县还守得住?!
退一万步说,如果匈奴冒险,派遣一支偏师,人数也不多,一万骑兵,足够把空虚的关中平原搅一个天翻地覆!毕竟,匈奴如今没有做是想稳扎稳打,觉得秦国一定在漆县身后的乾县、礼泉县布设了重兵,根本没想过,秦军如今兵力紧张,在两地的守军加起来不过五千多人而已!
调集十万大军,放弃坚固的营寨和韩军野战,将背后露给匈奴,显然是下下策。虽然韩国的威胁更大,但就目前而言,显然匈奴的威胁更大。
不少大臣更是暗中腹诽,至少,韩国人知道礼仪,就算攻克了安平关,距离咸阳也有四五百里的距离;至于子午关,与咸阳近在咫尺,先不说攻克的可能微乎其微,就算攻克了,身后的咸阳也会派出数万大军,将疲惫不堪的韩军偏师系数歼灭!而匈奴呢,不知道礼数,完全就是蛮夷,他们擅长的是杀伤抢掠,一旦攻破了漆县,又发现乾县、礼泉县不堪一击,一定会洗劫咸阳,自己的小命就危险了!必须火速把武安君调回来,有这么一个战神坐镇,秦国才能有惊无险地避过这场灾难!
针对是先对付汉中的韩军还是先对付漆县的匈奴大军,秦国大臣们明显分为两派。一个以丞相魏冉为首,主张继续以漆县为依托,虚张声势,消耗匈奴的士气和粮草,待解决汉中的韩军后,一鼓作气,击败匈奴。匈奴为利益而来,如果他们发现在秦国身上不能获利自然会全身而退!
一个以宗正嬴则为首,主张义渠国给秦国带来的悲剧绝对不能重演。上一次,义渠国一路烧杀抢掠,让秦国损失了上万人口,数十石粮草,秦国才会粮草短缺,饿死不少百姓。匈奴这一次人数更多,更加凶残,一点危险也不能冒!韩国如今尚未攻破子午关、安平关,秦国只需往这两关各加派五千士卒,足可以保证半个月,半个月的时间,秦国和匈奴也分出了胜负!秦国完全可以趁着这段时间,决定要不要从河东调集一些兵马回师咸阳。
最好的情况莫过于韩军知难而退,秦国继续按照之前的计划,断匈奴的归路和粮草,令匈奴恐慌而退兵。如果韩国不识趣,则坚决依托关隘死守不出,同时,放出风声给匈奴,秦国已经和韩国成功议和,调集了超过三十万大军,以武安君白起为将,正在火速赶往漆县。匈奴生性多疑,未必不会中计!即使不中计,也能行添油之术,消耗匈奴人的有生力量!
第四十九章 议和之议
如果没有潼关的急报,秦王权衡之下,也许最终会把匈奴作为更大的威胁。毕竟,十六万匈奴大军数量是韩军的两倍,他们面对的也不过是一座可以绕过可以攻克的城邑,而不是易守难攻,只此一条路的关隘。
就在两派争吵不断,试图说服彼此相信自己观点的时候,潼关守将传来急报,韩国以执金吾卫云为将,统帅十万韩军猛攻潼关不止!为保完全,潼关守将请求咸阳加派援军!
听到这个消息,秦国君臣愣住了。如果在此之前,汉中方向的韩军攻打关中不过是临时起意,凑巧和匈奴进犯碰在一块了,那这一次,绝对是韩国有意为之了。否则,绝不会碰巧到足足十八万大军一起攻打关中,而且在这么微妙的时刻!很显然,隔着上千里的距离,韩国得知了秦国如今举步维艰,打算落井下石!
如果不是秦国不小心泄露了这个消息,那就是韩国的细作打探到了这个消息,甚至,匈奴攻打秦国就是韩国一力促成了,后者,无疑更加可怕。这说明韩国早就知道,自己会被四面围攻,而且,已经想出了对策。
秦国只是不理解,匈奴明明可以攻打近在咫尺的赵国,为何舍近取远,选择了秦国呢?!难道是义渠国的关系?或许有,又或许没有,秦国不得而知!秦国只知道,自己这一次,摊上大事了!
潼关是坚不可摧,但再险峻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隘也需要守军去镇守,潼关守将寄给秦王的战报已经明白无误地表示了这一点,韩军攻打潼关不过三个时辰,就给秦军造成了五百多人的伤亡,虽然韩军的伤亡更大,超过一千,但韩军也没有全力以赴啊!按照这个比例计算的话,韩军最多付出三万人的代价,就能拿下一万秦军驻守的潼关,而潼关的身后就是宁秦县,而宁秦县到咸阳的三百里无险可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