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张彦对贾诩也很器重,至今贾诩还记得和张彦首次见面时的场景,两人一见如故,都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而且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彦和贾诩相处的也十分融洽,渐渐的到达了无话不谈的地步。

关于诸葛亮、庞统、徐庶等这些年轻才俊的问题,张彦曾经和贾诩讨论过,贾诩的建议是,让张彦先把这三个人雪藏起来,并且举例说明,他们三个就好像是三把利剑,锋利无比,无坚不摧,但是在伤人的同时,也能伤己,而且张彦的手下人才济济,暂时不需要这三个人来为他效力,希望能在十年之后,才启用这三个人。

不过,当贾诩看到诸葛亮跟随张彦一起出现在他的面前时,贾诩就已经明白了,张彦还是没有能够忍住,提前把这三个人给用了起来。

起初,贾诩还有些担心,但听完张彦刚才的那番话后,贾诩的心稍稍有了一些宽慰,因为张彦没有把庞统、徐庶、诸葛亮放在中央,而是放在了地方上,这种安排的背后,贾诩焉能看不出张彦的想法,是想磨练他们。

“殿下将庞统、徐庶安排在西北,是个明智之举。这次殿下来到幽州,只带了诸葛亮一个人,莫非是想在平定辽东之后,将诸葛亮放在辽东吗?”贾诩问道。

张彦呵呵笑道:“你可真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啊,我的什么心思都瞒不住你。我这次确实有这样的一个打算,辽东的局势虽然没有凉州的那么糟糕,但是辽东也绝非太平之地,东夷各国一旦喘过气来,就会对我们开刀。诸葛亮此人,没有庞统、徐庶他们那么明确的进取心,不会轻易言战,即使非战不可,也绝非以杀伐为主,而是以征服其心为主,是一个比较中庸的人,把他放在辽东,可能对于稳定区域稳定会有极大的好处。”

张彦对于诸葛亮的评价,并非空穴来风,从诸葛亮在当蜀国丞相,在平定南中的战役时,七擒孟获俘虏其心中,就不难看出,诸葛亮很清楚对于边荒蛮夷的政策绝对不能一味的杀伐,不俘虏其心,就不能带来真正的和平,武力虽然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但绝非是唯一的途径。

所以,张彦才会给诸葛亮做出这番评价来。

贾诩对于张彦的话,很认同,而且贾诩也相信张彦看人的眼光,就好像当初张彦破格将贾诩提升为司隶校尉一样,直接从一个外来的陌生人,一下子进入到了张彦的心腹中心一样,他的每一个决定,都是那么的准确。

“另外,诸葛亮还太过年轻,在需要历练的时候,同时也需要人从旁协助,将来他当了辽东太守,会隶属在你的管辖之下,我希望你能够对他进行旁敲侧击,必要时,还要给与提醒。”张彦也说出了自己心里的担忧,担忧年轻时的诸葛亮,会不太稳重。

贾诩拱手道:“殿下尽管放心,属下必当竭尽全力,为殿下把诸葛亮培养好,至少在十年之后,可以独当一面,一个人支撑起一片天空。”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接下来,张彦和贾诩聊了很多,两个人长久没见,都有着说不完的话,但所谈的大部分都是公事,其中更是包括了今后的政体改革。

当张彦告诉贾诩自己要改革的大致内容时,贾诩的眼前一亮,万万没有想到,这样的一番话,竟然出自张彦之口。

在贾诩看来,张彦跟一个权臣无疑,但是与董卓、李傕、郭汜这样的权臣不同,张彦这个新兴的权臣,一直在朝着好的方面发展,在他的带领下,大汉日益恢复了强盛的局面,鲜卑、乌桓、匈奴等少数民族也被相继平定,至少十年之内不会出现动乱,而且张彦的一些做法也超越了这个时代,并且大力支持胡汉通婚,支持各民族之间的融合。

但是,贾诩却看不透张彦,这个年仅三十多岁的汉子,脑子里是怎么想的,他虽然能够猜出了十之七八,但总有那十之二三他猜不透。比如,在他看来,张彦的功勋已经是非常的卓著了,也已经位极人臣了,王与皇帝只差一步,只要张彦再向前迈进一步,一个新的王朝就会横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