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觊在大厅里踱着步子,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他的脑海里就想过很多很多,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是生死存亡的问题。
要么,他率领城中军民抵抗夏侯惇的大军。可是,这样做除了送死,还能干什么?根本阻挡不了曹军占据怀城的脚步,无非是多添上一些刀下亡魂罢了。
要么,他带着全家老小,迅速逃离此地,只要过了黄河,他就安全了。可是,事实是,曹军无处不在,自己就算要逃,万一路上再遇到曹军,二话不说,直接将他们砍了,那他一家老小的性命就这命完了。
要么,他做个识时务的俊杰,主动打开城门,不战而降,既能保全城中百姓,又能保住全家老小的性命……
卫觊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最后一条路最为保险,投降,或许是他目前最好的选择。
但是,在投降之前,他还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把曹军攻入河内,以及自己推测黑山军已经投靠袁绍的事情写成一封书信,交给斥候,趁着曹军还没有占据河内全境之前,想办法渡过黄河,将信送到黄河南岸,让身处彭城的张彦,知道这一个重大的消息。
于是,卫觊当即洋洋洒洒写下了一封书信,除了告知河内的情况,还在信中写上了自己投降的迫不得已,希望大将军不要责怪他的不忠。
写完这封信后,卫觊便将信转交给了斥候,吩咐他一定要想法设法的渡过黄河,把信送到黄河南岸。
斥候带上书信,快速的离开了怀城,骑上一匹快马,疾行而去。
卫觊则聚集手下的官吏,向其说明了现在的局势,并且打算投降,如果谁愿意投降,就跟着他一起投降,不愿意投降的,可以现在迅速离开怀城,他会设法说服夏侯惇,不让夏侯惇派兵追击。
官吏们都是卫觊一手提拔起来的,大多都是当地人,也有些是外地人,但在这里当了五年的官,早已经把怀城当成了家,而且家室都在这里,就算要逃,也是拖家带口的,万一夏侯惇不听卫觊的劝,派兵追击,那么全家就完了。
官吏们一番窃窃私语后。最后都一致决定。留在怀城。与卫觊一起向夏侯惇投降。
卫觊之所以选择投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曾在彭城担任过官职,和张彦也经常见面,深知张彦的为人,是绝对不肯吃亏的那种,虽然说现在河内形势危急,但他坚信。总有一天,张彦会亲率大军来收复失地的。他要在这里等着,等着张彦击败曹操,收复失地的那一天。
一刻钟后,怀城的大门大开,河内太守卫觊率领郡中官吏一起来到了城门口,静静的等候着夏侯惇的大军到来。
约有一炷香的时间,官道上便传来了隆隆的马蹄声,夏侯惇顶盔贯甲,手持铁矛。带着一队骑兵冲锋在前,身后则是如同长龙的黑色洪流。威武雄壮的朝着怀城驶来。
夏侯惇骑在马背上,遥遥望见了怀城的城门口的情形,这种情形他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到了,大军横扫河内诸县,但凡所过之处,各县纷纷不战而降,县令出城投降的情形,与这次差不多。唯一区别的是,太守卫觊的属官要比县令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