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页

就在众人饮宴庆功之时,流星探马入营禀报道:“吴王帐下大都督周公瑾遣鲁子敬领兵六万来援,以补先前兵马折损之数。”

孙权闻报大喜,一面命人指引援军扎营城西,一面命人将鲁肃请来一同庆功。有了鲁肃这支援军,孙权总算扬眉吐气,不用再觉得自己兵少低人一等了。

待酒席散去,南烨有些疑惑的问郭嘉道:“孙仲谋之前已然损兵折将,正因如此,伏击之时才让吴军对付领兵较少的曹彰,日后攻城之时我与刘玄德也会照顾一二。孙仲谋得了如此便宜,周公瑾因何还要派兵遣将?”

郭嘉笑道:“国师不是常言:风险与机遇并存。吴军得了照顾风险固然小了很多,但收益也同样减少。此战东吴不过得了曹军降卒千余人,国师与玄德公谁不是俘虏了上万人马?周瑜就是看透这点,担心许昌城破之后分润不均,这才调兵遣将。”

南烨一听郭嘉解释顿时恍然大悟。如今三家合力攻城,而许昌只有一个,城破之后归哪一家?战利品又如何分配?这些不都要看攻城之时出力多少嘛!假如平均分配的话,肯定谁也不干,就冲着孙权比两家兵少这一条,南、刘两家就能直接拒绝平均分配的提议。

第792章 曹丕废帝篡炎刘 南烨仗义再兴兵(15)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所以战争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人口、土地、钱粮,这些战后的潜在利益才是战争的根本目的。只参战却没有得到利益,那这一仗等于白打。周瑜就是明白这个道理才给孙权加兵,好方便他争取更多利益,至少也为平均分配打下基础,不会在谈判桌上落下口实低人一等。

孙权离了南烨帅帐之后便问鲁肃道:“公瑾派兵之时可有何嘱托?”

鲁肃答道:“都督让我转告主公,若攻城之时三家不能合力,不妨分兵去取别处。”

孙权闻言点了点头,攻城战最不好打,先冲的都是炮灰。三家人马各有私心极难合力,不如留一家在此牵制曹军,另外两家分取别处,谁打下的地盘归谁,这样还公平些。

刘备回到营中酒意未退,脸上笑开了花。今日这一仗打得痛快,俘虏曹军士卒是小,战后收获比孙权还大,才是真正让刘备高兴的事。从赤壁之战开始,孙、刘两家便是一面合作,一面竞争。因为刘备底子薄,地盘小,明争暗斗之中输多赢少,不过今日却彻底胜了孙权一筹。这一方面是因为孙权之前损兵折将,二是因为刘备与南烨关系较好,这才占了上风。

诸葛亮知道刘备是那种就算自己吃亏也不愿失了大义名分的人,而且与南烨交往毫不提防,十分信任南烨为人。按照刘备性情,只要南烨不先动手,刘备是绝不会先动南烨背负恩将仇报之名的。

诸葛亮对于刘备不攻南烨的做法十分支持,反正短期内打也打不过。可是对于刘备不防南烨这一点,诸葛亮便不敢苟同了。有道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巨大的政治利益面前,盟友关系就如同手纸一样薄弱。此时诸葛亮见刘备又在念南烨的好处,忍不住敲打道:“主公与国师交厚,能同心抗曹固然是好。可主公若心怀天下,早晚要与国师一战,当以对孙仲谋之心对国师才是。”

刘备闻言沉默不语,关羽、张飞心中虽如扎了根刺一般难受,可也知道诸葛亮所言不错,并未出言反驳。没想到刘封却为南烨抱不平道:“孙权岂能与国师相提并论!我以为国师与父亲亦是真心相交,并无谋害之意。”

刘封所言何尝不是刘、关、张三人所希望的?想当年征讨黄巾时,南烨在刘备军中的地位可比现在的诸葛亮。那时双方建立的深厚情谊是诸葛亮所不能理解的。刘备朝刘封笑问道:“国师心意,我儿何以知之?”

听刘备问起,刘封便将阵上黄叙救了自己性命之事讲了出来,关平也在一旁添油加醋。最后刘封道:“国师若有意相害,黄叙便该去杀曹彰,而非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