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打探,便有细作回报,邺城四门分别由荀谌、张勋、杨弘、刘备四人把守,辛评居中策应,这让曹操大为挠头。
原来袁绍尸体被败军发现死讯传到邺城,守将辛评便与袁绍之妻刘氏商议对策。刘氏慌得六神无主并无主张,便全由辛评做主。辛评先取玉玺,令袁绍幼子袁买继承袁绍之位,以安军心。而后又调集各处兵马齐聚邺城进行守备。
辛评见城中兵马不少但将领缺失,便启用袁绍先前排斥之人,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荀谌和刘备。荀谌是因为袁绍忌讳荀彧、荀攸所以没有带在军前。刘备则是被南烨告知袁绍必败,因此找借口躲在邺城并未随军。
荀谌心知袁买登基不过是苟延残喘,可是念在袁绍对他有知遇之恩,便决定再为其后代谋划一次,也算尽忠,日后两不相欠。刘备当然也知道袁买不是曹操对手,不过他想借机取得兵权东山再起,便也答应效力。
辛评得了二将还嫌人手不够,便让二人举荐。荀谌当时出了一计,让辛评请袁术饮宴。辛评闻言大惊,别看他敢用刘备却不敢用袁术,因为袁术、袁绍乃是一家,一旦袁术得权定会逼迫袁买让位,辛评也就无法大权独揽了。
第594章 曹袁鏖兵战官渡 南关合力过五关(13)
荀谌见辛评摇头不允,这才仔细说出全部计谋。辛评闻之大喜,即刻便请袁术一人前来饮宴。
袁术早知袁绍已死,刘备、荀谌皆得重用,就等着辛评请自己呢。在袁术看来,他再次登基为帝的机会来了,而且这次他能执掌四州之地,比之前称帝更加威风。接到辛评宴请之后,袁术不顾杨弘劝说,兴高采烈便去赴宴。
辛评见袁术来了不由冷笑,席间不停劝酒,好话说尽,好像邺城安危都在袁术一人身上。袁术闻言喜不自禁,举杯不停,很快便被灌醉。辛评招呼早已埋伏好的刀斧手一拥而上,将袁术斩首,然后提着袁术首级找杨弘、张勋,劝说二人为袁买效力。
杨弘、张勋心里都清楚袁术不是明主,要不也不会妄自称帝,落得兵败地失投靠袁绍。只是古人跳槽可不像现代那么简单,为官为将就更不能轻易转投他人。有道是忠臣不事二主,随意跳槽不但不会得到新主信任还会遭人鄙视。所以二人尽管处境凄凉,壮志难酬也没有离开袁术。
此时袁术已然身死,辛评又答应重用二人,杨弘、张勋便决定为袁买效力,答应辛评一同守城。如此一来邺城之中文有荀谌、杨弘,武有刘备、张勋,虽无猛将可以破曹,但是率兵守城绰绰有余。何况饿死的骆驼比马大,袁绍就算葬送了数十万兵马在官渡,可邺城之中的守军依然接近十万之众,存粮足够一年之用,不是曹操一时可以攻下。
曹操得知邺城守备森严强攻无望,便召文武商议。夏侯惇跟着曹操连战连捷难免轻敌,便道:“袁买乃一幼儿,杨弘、张勋、刘备皆是主公手下败将。我等只要围城猛攻,焉有不取之理?”
荀攸却道:“邺城粮广兵多,非是一时可取。如若强攻,便是取来也要损兵折将。我有一计可不费一兵一卒而取此城。”
曹操最爱用计,急忙问策。荀攸继续道:“主公兵围邺城,城中诸将迫于形势这才联手。倘若主公暂且撤兵,城中众人必然内乱。且不说别人,只那刘备就非久居人下之人。主公可静待其乱,再来相攻。”
曹仁在一旁道:“若其不乱又该如何?”
荀攸笑道:“不乱则分之!主公可分兵去取并州、青州、幽州。袁买若死守冀州邺城,则三州皆失。若分兵而守,主公便各个击破,岂不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