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武先生做了个请的手势:“来,这边请。因为车的容积毕竟有限,就只能请太太小姐们搭乘其他的车辆了,我和林先生坐一辆车,我们要好好的聊一聊。”

林有德点头同意了,随后就在武先生的引导下,坐上了有新明生产的红旗牌防弹轿车。随后这两轿车就作为整个车队的领头车,带领着车队浩浩荡荡的开出了机场。

在车上,林有德和武先生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从新明国内局势,一直聊到国际经济状况。

“我下面有几个搞经济很厉害的年轻人。”武先生对林有德说,“他们研究了世界经济局势之后,认为现在世界经济没有衰退和萧条,就是因为在全力以赴的建造这个巴比伦塔。巴比伦塔带来的订单和工作岗位,刚好抵消了经济萧条的势头。

“所以他们几个人认为,虽然巴比伦塔可能很长时间不能收回什么利润,但它对全球经济是大有好处的,这个塔建了不亏啊。而且他们还进一步推论,今后航天开发将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推进剂,虽然不会有直接的获利,但航天科技将会带动许多产业的发展,充当一个发动机的角色。”

林有德笑着回应道:“正是如此,航天技术涉及到的科研学科和工业部门的范围太广了,一旦航天产业的规模做起来,就算产业自身是个吞钱的无底黑洞,但它对整个科研和工业体系的带动作用非常的明显。不过,这一切发生的前提条件是航天产业的规模足够大,如果我们航天产业还只是停留在打打卫星那样的程度,这种带动效果就会显得微乎其微了。”

说着林有德扭头看着窗外,通天巨塔将窗外的整个空间都一分为二。

“有了这个东西。”林有德继续说,“我们就不愁航天产业的规模不够大了。”

巴比伦塔建好后,人类就拥有了一条可以每天向太空中投射数百吨有效载荷的途径,可以想象人类的太空开发会以比之前快多少倍的速度发展。

美国和德国的科学家们已经为建好后的巴比伦塔的运力分配而吵得不可开交,双方都想尽可能的优先使用巴比伦,将自己的航天器送上太空。

有了这条天梯,殖民月球就从痴人说梦,一下子进化成了一个靠谱的选择。这些年德国宇航科学家一直在努力的勘探月球,他们用遥感卫星在月球上确认了干冰和固态水的存在,同时还找到了一些令人感兴趣的矿脉,看起来人类在月球上建造殖民地的可行性正在急剧的增大。

现在有了巴比伦塔,这种可能性再次膨胀。

如果有人在林有德第一次喊出殖民月球的口号时,还觉得这不靠谱,不可能,现在则再也不会有人如此质疑林有德了。

嫦娥奔月的故事,即将在这个时空成为现实。

“等我们真的在月球上建立了殖民地。”武先生用打趣的口吻说,“我们一定要在月球表面,用月球的岩石,给你做一个雕像,纪念你为人类做的这一切。”

“‘为人类做的这一切’。”林有德笑着摇了摇头,“这个名号太大了,我怕我担当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