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特晏斯还想说什么,但最终他的教养让他压抑住了自己的火气。他扭头通过装甲堡的舷窗看着英军舰队。

吕特晏斯深知,俾斯麦号的设计思路其实已经过时了,英国的纳尔逊、美国的科罗拉多都采用的重点防护设计,而俾斯麦号依然采用全防护设计。这意味着同样重量的装甲,英美的战舰会拥有更厚的防御,因为他们放弃了那些非防护区划的防御。而俾斯麦号则把大部分区域都置于装甲防护之下,防护区域比英美战舰要大得多,相应的装甲就变薄了。

当然俾斯麦号满载排水量五万吨,纳尔逊满载排水量才三万八千左右,这个排水量的差距使得俾斯麦的装甲并不比纳尔逊级差多少(纳尔逊的主装甲带只比俾斯麦号厚三十毫米左右)。

但是,吕特晏斯知道,俾斯麦号有个致命的缺陷。

俾斯麦的炮塔设计十分奇怪,在倾斜的炮塔主装甲上面,还有一段倾斜装甲,这段装甲只有一百八十毫米厚。吕特晏斯不知道为什么设计者要把这装甲设计成这个样子,在他看来需要更多炮塔高度的时候,直接把炮塔主装甲带向上延伸就好了,何必设计这样一个额外的倾斜装甲带。

这个设计,使得俾斯麦号理论上存在一个危险交战距离,这个距离上只要英国人的炮弹命中炮塔,就能几乎垂直的打在那段面积不算小的180毫米装甲上。

顺便,俾斯麦炮塔顶部那130毫米的装甲板也让吕特晏斯很不安,一旦在远距离交战中被命中,就是个灌顶的结果。所以吕特晏斯特意命令四名船载战姬开着防御战专用魔导装甲,呆在炮塔顶上待命。

但现在距离已经接近到战姬无法防御英军轻弹的距离了,吕特晏斯的心也就悬了起来。

当然俾斯麦号的水平防护也有一定的问题,防护舱段过长导致装甲板太薄什么的,但现在交战距离已经接近到不容易被命中水平甲板的距离上了,所以吕特晏斯并不十分担心水平防护,但这炮塔防护,始终是吕特晏斯的一块心病。

不过,不幸中的万幸是,敌军舰队都是执行护航作战中被抽调出来的,所以没有带神姬,这倒是让吕特晏斯稍微宽心了一些。

当然了,出航前奥丁之眼就向吕特晏斯通报过英美所有神姬的位置,理论上讲他们也没可能遇到带了神姬的英军舰队就是了,吕特晏斯只是担心奥丁之眼出错——凡事都怕个万一。

吕特晏斯沉默着,在舰桥上来回踱步,此时德军舰队航速26节,比23节的英军稍快,其实如果不管后面几条装甲舰,德国海军完全可以以30节的航速迅速超到英军前面去,并且执行u型转弯。

但现在,德国海军必须26节的航速缓慢爬头,并且忍受着纳尔逊级的十六英寸主炮的攻击。好在英军一直在集中火力攻击俾斯麦号,使得装甲防护稍弱的战巡逃过一劫。

吕特晏斯认真的思考着把舰队分成两部分,抢先在前面进行u型回转的可能性。

只要打沉在最前面的声望号,德国海军就维护了自己的荣耀,然后就能高速逃跑了。吕特晏斯其实并不想打这仗,他心底里赞同林有德的看法,德国海军就该老老实实的做存在舰队,他们在基尔军港存在着,就已经完成了任务。

但是少壮派的年轻军官不同意,他们眼巴巴的看着潜艇部队和辅助巡洋舰部队炫耀战功,眼红了,所以才有这次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