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九点钟的时候伊瑟拉踩着点儿进入办公室,“你的眼圈很黑,昨晚没睡好吧。”
“啊,是啊。”林有德耸耸肩,“毕竟隆美尔的这个主意还是很冒险的,成功的话会一举占领顿涅茨克,最少也能让敌人的方面军司令部从顿涅茨克撤走,要知道以俄军的通联能力,一旦方面军司令部开始移动,他们肯定就一团乱。如果没能成功,那么投入的这两个精锐师就可能陷入大量俄军的合围。”
林有德摇了摇头。实际上不管成功与否,两个装甲师都会陷入合围,区别在于成功的情况下能依托城市进行防守,而且俄军的指挥系统会一片混乱,无法形成“合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个精锐师应该是可以坚守到古德里安的大部队赶到。
当初隆美尔提出这个中心开花的想法时,连古德里安都表示反对,但曼施坦因最终还是上报给林有德让他来定夺。
林有德一看这个计划,就感叹不愧是隆美尔,另一个时空隆美尔也按照相似的思路制定过作战计划,只不过战场在北非。
隆美尔在北非指挥非洲军的时候,使用了一种他独创的装甲兵战术:他认为北非沙漠人类居住十分集中,然后大部分地面都比较坚实,装甲部队开上去其实和在那些糟糕的公路上开没太大区别。在这样的地区应该像运用舰队一样运用装甲部队,不需要去按部就班的攻城拔寨,完全可以让装甲部队驰骋在沙海中,跳过不重要的据点和没有价值的防区,直取敌人的核心。
产生了这个想法之后,隆美尔就把它运用到了实践中。在这样的核心思想指导下,隆美尔打出了一系列让英国指挥官大感惊讶的进攻作战,成就了沙漠之狐的美名。但实际上,隆美尔的这些军事行动大多都很冒险,最危险的一次他都被英军合围了,但英国人自己脑抽,竟然搞出个“指挥接力”,搞得整个指挥完全乱套了,结果反而被隆美尔抓住机会中心开花,把英军给击溃了。
林有德个人对这种冒险其实并不赞成,但他却认同隆美尔是二战名将,因为隆美尔还有一个可怕之处:他个人喜欢往前线跑,所以对前线的状况十分清楚,总是能敏锐的察觉到英军的企图,并且棋快一招。在北非战场,隆美尔经常抢在英国人发动进攻前几天,全军正忙着准备攻击的时候突然发难,结果把英国人打得手忙脚乱。
在林有德看来,这种抓先机的能力是隆美尔作为名将最厉害的地方。
这一次林有德会批准这个冒险的中心开花,就是相信隆美尔的判断力,同时,东乌克兰的田野也有点像北非,大夏天的时候地面承载能力都比较不错,装甲部队开着很爽。但东乌克兰的人口密度可比北非大多了,并不能保证装甲部队突进的消息不被俄军知晓。
但在仔细考虑过之后,林有德认为虽然东乌克兰的居民对俄国认同度比西乌克兰更高,但现在防守顿涅茨克的多半是哥萨克军队,而当地居民对哥萨克并无好感。于是林有德最终下定决心进行这次突击作战,但同时也做了第二手准备,他将刚刚才执行完炸桥任务返回波茨坦的141特遣队又丢到了东乌克兰,充当谍报分队,一旦发现俄军察觉了两个师的动向,就向总部报告。到时候林有德就可以命令两个嵌入敌方阵型的师就近夺取城镇固守待援。
结果俄国人自己忙着调动部队建立防线,指挥部门根本就没有功夫来接触民众获取情报——实际上,这个世界上只有遵循林氏军事学说的军队会重视群众工作。
当然,德军突进速度快得超乎想象也是俄国人没有发现的重要原因,如果整个突进时间长达两三天,估计俄国人怎么着也会收到点风声,但刚刚编成的极限战士师一天就把两百公里都跑完了。
总而言之,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突袭很可能会成功。但林有德内心还是十分的忐忑,生怕又节外生枝出了什么岔子。
终于,中午十二点的时候,机要参谋敲响了林有德办公室的门。
“极限战士装甲师报告,他们在暴风突击队配合下顺利突入顿涅茨克城内,并且占领了城市西北部的居民区和焦煤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