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根显然注意到了这位军衔比自己高出两级的陆军将领在话语中用了“您”这个敬称,连忙答道:“您尽管问!”
“关于那个35吨空降坦克……很多陆军同僚都颇感兴趣,而且我们都知道,空军应该还没有相应的超重型滑翔机,甚至没有开发它的计划,为什么?”
“这个么……呵呵!”罗根笑脸面对曼斯坦因,而这确实是个一针见血的问题。
“容我也问一个私人问题?”
“嗯哼!”曼斯坦因往自己的咖啡杯里放了两块方糖,拿起银质小勺轻轻搅动。
“您对苏军坦克所知多少?”说罢,罗根不忘补充一句,“我绝无轻视之意!”
“噢!应该说……我了解苏军大部分坦克,从bt系列到t系列!在战争爆发之前,我还作为军事交流团的成员去过俄国,呃,就是关于我们跟他们合作的项目!您具体是指什么?”曼斯坦因挑重点说,同时巧妙地避开了一些被看作是高度机密的细节。
“t-34!”罗根轻声说出这个代号,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它应该还是鲜为人知的,但在若干年后,情况可就截然不同了!
“t-34?”曼斯坦因想了想,摇头,“我只知道t-35、t-37和t-38!”
几个月之前,罗根就曾利用职务便利查阅德军情报库中有关苏俄坦克的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30年代之前德国和苏联合作开发坦克项目,当时许多德国工程师参与并帮助了苏俄军队开发坦克;另一个就是1939年冬爆发的苏芬战争,德军不但向芬兰军队提供了装备物资,还派遣了一批军事观察员前去搜集情报。
曼斯坦因所说的三种坦克罗根都翻看到了资料,t-35是独树一帜的多炮塔重型坦克,又被称为苏俄装甲部队的“仪仗兵”。近50吨重的庞大躯体上安装有3座独立炮塔和2座机枪塔,隆隆驶过时霸气十足,所以自1933年制造出样车以来,屡次出现在苏联红场的阅兵式上,一度引起了轰动。
t-37是30年代中前期苏俄批量生产的水陆两用坦克,仅32吨重,装备机枪一挺;t-38属于t-37的改进型,但性能方面并没有大的提升——这两款坦克均投入了苏芬东战,但在反坦克枪、小口径反坦克炮面前不堪一击,而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在水面行进!
对于苏军坦克的命名方式,罗根也完全摸不着头脑。考虑到这个历史时空是从1940年夏天才开始改变的,他坚信t-34必然会如历史那般成为苏军作战利器,只不过现在可能还处于相当保密的阶段!
“那您知道苏俄军队有比我们的四号还厉害的坦克吗?”罗根换了个方式问。
曼斯坦因很慎重的想了一会儿,“他们虽然拥有t-35那样的超重型坦克,火力强劲,但在真正的战斗当中,这样的坦克恐怕还不是我们四号的对手!”
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从陆军专业将领口中得到这样的答案,可当这种盲目自信的语言来自于曼斯坦因这种“军神”级别的人物时,罗根还是感到了由衷的失望和担忧——在关于苏德战争的系列记录电影中,第一部就讲述了战争初期德军的胜利和隐患,一辆kv-2阻挡一个德国装甲师的故事并非传说,德军完全是依靠突袭的意外性和纯熟的闪击战术赢得1941年的辉煌,等到他们自己的重型坦克匆忙上马,最佳时机已经悄然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