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战役已经胜利在望,德国人在爱尔兰问题上显得格外大度。经过了两个小时的简短协商,都柏林以北、靠近边界线的一处野战机场和爱尔兰西北部的伯顿波特机场提供给了德国空军驻扎(实在是没有多大的可选余地)。德国空军还可以使用英军在北爱尔兰遗留下来的军用机场并进行相应的改扩建,而在贝尔法斯特问题上,德国海军派来的代表也很快和爱尔兰军方达成了初步一致:这座大型港口将以租借的形势提供给德国舰艇驻泊,以及作为德国在爱尔兰唯一的军事输入港使用!
中午之前,德国军事代表团便将所有拟定签署的条款报送回国,在严谨而积极的气氛中,德·瓦勒拉在都柏林为来访的德国军政代表们举行了高级别的宴会。恰在德、爱要员们觥筹交错之际,百多公里之外的贝尔法斯特,两艘收拾完残局的德国战舰正平缓地向着那艘早先搁浅的英国战列舰驶去。
“升起白旗投降,否则坚决予以歼灭!”领头的德国战舰用信号灯一闪一闪地发出国际通用的讯号,同时将前后主炮对准了原本就残破不堪的英国战列舰“厌战”号。
困守战舰近20个小时的英军官兵们也不含糊,直接用舰舷一门副炮作出回应——由于舰内动力系统在德军俯冲轰炸机的攻击中完全损毁,就连备用电力也没有剩下,舰首弹药库通道也在爆炸中被彻底卡死,其主炮已经没有一门能够继续射击!
英舰射出的炮弹在德国战列舰前方激起了柱状水团,但在后者庞大的身躯面前,它显得苍白无力。
5000米的距离上,两艘德国战舰主炮压平、装填高爆弹。经过了最后一轮警告,它们发出了令整个港湾颤抖的炮声。
许多德国伞兵从港湾两侧目睹了这一空前的“盛况”,而一名少尉军官在他的日记里写道:“这看起来就像是两个强壮的年轻人在狠揍一个喝醉了酒的老头儿,只看到年轻人频频出拳,老头儿没有半点还手的余地。我们的舰队只进行了四轮齐射,英国战舰的甲板上就再也分不清哪些是炮塔、哪些是舰桥了!舰上的火势很大,尽管我们的舰艇试图用水枪扑灭,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它燃烧了整整4个小时,听说若不是主要弹药库泡在海水里,它完全有可能被炸得只剩下一堆骨架!”
在德国海军的战争规划中,像“厌战”号这样舰龄稍大但设计上较为成功的战列舰,将视舰体完整度进行相应改造——最好的情况莫过于短暂维修后重新作为战斗舰艇服役,若只是舰体完好则改装成为航空母舰使用,如果情况再差一些,则只好作为废钢铁拆解回炉了!
在英国人的顽固抵抗下,“厌战”号显然成了最后一种。不过在贝尔法斯特之战中,德军付出了近千名伞兵的代价还是物有所值的,在建的英国航母“可畏”号和基本建成的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很快被德国海军所接管。在经过了若干个月的续建和改造之后,前者将成为继“格拉夫·齐柏林”号之后德国海军入役的第二艘重型航空母舰“赫尔曼·戈林”号(纪念空军有史以来最不幸的总司令,他的死对于德国海军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嘿嘿嘿),后者由于双联装与四联装炮塔混合的布局完全不适合更换德制装备,直到德军占领英国北部的兵工厂并恢复生产之后,方才凑齐了10门14英寸口径的主炮。加入德国海军服役后,这艘战列舰被命名为“格拉夫·施佩伯爵”号——以纪念1939年自沉于蒙德维亚港的德意志级装甲舰!
就在北海峡之战结束次日,数十艘满载人员和设备的船只纷纷驶离苏格兰北部的马莱格、阿勒浦等中小港口,这些原本可以在格拉斯哥、利物浦等大型港口集结出发的远洋船舶,现在只能在不列颠西北部海域编组船团,由于接连作战失利,英国皇家海军只派出了一艘年代久远的巡洋舰和4艘美国援助的城级驱逐舰实施护航。船团中,有几艘是和平时期叱咤大洋的快速邮轮,这些内部陈设豪华的远洋船只在和平时期不断追求着新的速度纪录,战争爆发后也没有闲着,仅仅1940年最后三个月,它们就从北美和大洋洲运送了6万多名联邦军队驰援不列颠,而在1941年的头一个月,它们又从不列颠运送了超过3万英国军民前往加拿大。然而,这些海上“飞毛腿”刚刚驶过冰岛以南海域,就发现有两艘航速极高的大型战舰从丹麦海峡中冲出,领头的一艘,正是威风凛凛的德国重装战舰“俾斯麦”号!
此时此刻,英国船员和他们的乘客们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欧洲的海权已不再属于曾经无比光辉的大英帝国皇家海军了!
第46章 战略转变
1941年1月的最后一天,英格兰东南部又一次笼罩在雨雪交加的寒冷当中。
就天气而言,这一天的英国再平常不过了,然而在伦敦西南部一座名为切特西的小镇,却发生了一件对英国乃至整个二战史都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事件:来自伦敦防御司令部的高级指挥官霍利尔少将,来自德国a集团军群的冯·奥伯内特兹少将,以及温莎公爵的私人特使温克爵士,在这里进行了德军包围伦敦38天以来的首次官方会谈。在前期数次非正式接触和协商的基础上,代表各自利益方最终达成了一项停战协议。按照这份《切特西三方协定》,历经了1800多年风雨,且自1801年以来就一直作为大英帝国这个世界性帝国的首都,伦敦,将以一种奇特的和平方式避免战火的摧残——伦敦将转交给温莎公爵统帅的救国军占领,而德军官兵只能作为“游客”进入伦敦区,且不得携带任何武器!
在伦敦问题上,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政府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仁慈和大度。事实上,这样的选择对于瓦解英国军民的抵抗意识、利用英国这部庞大工业机器剩余力量是极其明智的。毕竟一座化为废墟的伦敦,一个充斥着游击队和地下抵抗组织的英国,对于德国而言将是愈发沉重的战争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