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绩微微一笑把话题转回来道:“若说起来,不知道你有什么打算?”武安福正色道:“如今朝廷叫我带兵继续围困瓦岗,虽然没定下日期,但若拖延时间太久,只怕换人。依我看,咱们不如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互有胜负,也好叫我有些交待。如此拖延到明年,到时候杨广必然再伐高句丽,山寨的兄弟就可以寻找机会,攻城略地,成就一番事业了。”徐世绩眉头一皱:“如今天下徭役甚重,盗贼蜂起,难道杨广还会一意孤行吗?”武安福斩钉截铁的道:“一定会,而且小弟预计明年天下必定有大乱局。”他记忆中似乎第二次讨伐高丽的时候发生了杨玄感的叛乱,从最近六道传回来的消息看,半年前杨约在外地郁郁而死后,杨玄感一直闭门谢客,但是暗中和很多江湖上的豪杰多有联络。上个月余双仁传回来的消息更是称李密已经秘密的潜入了东都洛阳,正藏在杨玄感的府中。他窝藏李密,勾结豪强,若说不是为了造反准备,谁会相信。不过武安福自然不会说出这一起,只是玄之又玄的提了一句而已。
“这话可做得准吗?”秦琼狐疑的道。
“小弟何曾欺骗过各位哥哥,只盼各位哥哥尽力招兵买马,积蓄实力。等到天下动乱,登高一呼,必定从者云集,此地离东都洛阳不远,正有地利之变,到时奇兵突袭洛阳,可成就一时霸业。好男儿建功立业,岂不快哉。”武安福激昂的道。
这话听在四人的耳中,各有思索,徐世绩看着武安福的豪气。下意识的一瞥那边正大呼小叫,没心没肺的程咬金,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来。秦琼也是若有所思的望着程咬金,又望着武安福,想起武安福对他说过的那番话。回想起来,若不是选择了程咬金这样一个不贪恋权柄,一心一意对抗朝廷,遇到大事虽然插科打诨,却是大智若愚的人来领导瓦岗寨的话,只怕这一次的围困就会让山寨崩溃。如今山寨暂时安全下来,再想武安福一直以来的所作所为,秦琼心里对他先信了七八分。魏征和翟让琢磨着武安福的话,对他却有点不信,翟让心道这个娃娃年岁不大。倒会夸夸其谈,只一笑没说话,只听魏征道:“积蓄力量是自然的,不过隋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若说可以一举打下洛阳,只怕有些天真吧。”武安福和魏征这个大哥平素接触的少,听他话里充满了不信任,倒也不生气,道:“小弟不够谨慎,让大哥见笑了。”魏征道:“如今天下虽动荡不安,可是隋朝根基深厚,各地都有终于隋朝的官吏。我们以小小的瓦岗寨为据点,应该先以自保为要。若是天下真的如武兄弟所说大乱起来,看清形势,再作打算也不迟。”武安福沉默不语,魏征说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却是建立在他看不透历史的基础上而说出来最明智的建议。武安福倒不能认为他懦弱,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拥有他一样欲知历史的能力,在武安福的猜想里,历史虽然大有不同,可是主线没变。若是真的按部就班的走下去,瓦岗寨只会从天下闻名的强兵变成李密手中的败寇。而怎么计划让即将到来的杨玄感起义既打击隋朝的军事力量,又避免李密和瓦岗寨的接触,则是自己将来能否掌握这只力量的重要因素。武安福梳理着纷乱如麻的头绪,望向殿外,雪花正飘落下来。半空之中,在风的怀抱里,漫天飞舞。那些曾经繁华的树木,早就褪去了绿装,飘零了黄叶,枯萎了枝桠,在寒风里默默等候来年春天吐露芳华。武安福觉得一丝凉意,轻轻紧了紧身上的袍子,下定了决心。
大业三年的冬天,终于开始让人感觉冷了。
第二百零二章 天下大势
大业四年元月,在东都洛阳的群臣聚会上,杨广终于现身了,三个月不上朝的他一出现,群臣就心里一震。如今的杨广,再也不见刚登基时踌躇满志的豪情,取而代之的是深陷的双眼和瘦削的脸颊散发出的阵阵阴气。在他做皇帝的第四个年头,杨广开宗明义只有一句话:再征高句丽。
这年冬天,武安福和瓦岗军在河南一带展开连月的厮杀,胜多负少。瓦岗寨如今更多的是自给自足,又有武安福慷慨的金银供应,不需要再攻打附近州府。兵部便觉得收效甚大,因此把这事压了下来,一丝消息都没传到杨广的耳朵里去。至于武安福到底打了几个胜仗,抓了多少敌军,兵部压根就没去查问,全部心思都在制定攻打高句丽的作战计划。而武安福乐得每隔几天和瓦岗军如同军事演习一样的假打几回,虚张声势之后自然就是上表请功,暗地里更是趁着河南一带遭受水灾。很多人逃避徭役的机会大肆的招兵买马,一个冬天过去,当树木刚刚抽芽的时节,武安福连招兵带拉拢杨林的所部,亲信的部队已经膨胀了一倍,达到两万之多。而狼牙山传来的消息也很喜人,一万精兵在山上屯田,随时听候武安福的调遣。六道依旧在有条不紊的收集大兴洛阳太原北平等地的消息,分析过后利用四通八达的情报网送到武安福的手中,使得天下尽在掌握之中。
同样是这年冬天,山东酷寒,因为洪水而无家可归的百姓冻死无数。杨林和唐璧的大军在山东的大地上纵横掠杀,无数小股的盗匪都被剿灭,首级斩下悬挂在城墙之上。迫于杨林和唐璧部下张须陀的豪勇,各地的盗匪们都聚集在一起,以壮声势。山东的数百股盗匪,经过这一个冬天严寒,饥饿和官兵剿灭的打击,只剩下十几伙有实力的,最闻名的就是长白山的王薄和孟让;高鸡泊的孙安祖战死后,窦建德和苏定方刘黑闼等人聚众起兵,接收了孙安祖的人马,占据在高鸡泊;章丘的杜伏威和辅公佑被张须陀打败,狼狈的逃亡江淮;高士达高士魁兄弟聚众在河北山东交界劫掠,专门对付运河总管麻叔谋;除了这些闻名的豪杰,又有平原的李德逸,济北的韩进。渤海的孙宣雅,齐郡的裴长才,北海的郭方预,河间的格谦在山东河北等地占山为王,反抗隋朝统治。
天下大部分的地方,就在这纷纷扰扰里度过了一个冬天,不过神州大地也有许多地方没有被打扰。幽云一带由于几十万隋军的囤积而少有盗匪,即便有,也越界逃到河北和山东亡命。北平王罗艺每日操练十万北平军,身为北平王世子的罗成自从大婚之后就开始分担罗艺的公务,一年的光景,成熟了许多。北平王的亲家庄家借着征伐高句丽的机会,利用遍布全国各地的客栈钱庄车船店脚的行当打打的发了一笔国难财。有庄家的财力作为后盾,北平王府囤积粮草,招兵买马,势力一时无两。不过罗家父子打的是征高句丽的名头,合着杨广的心意,倒也无人敢说什么。就连本来在北平城里也颇有势力的武家,在越发得意的北平王府的压制下,也销声匿迹。武魁武亮除了每日操练人马,忙些收编各地赶来北平应征的士兵的活计,便再也不出头露面,时间一久,北平的百姓几乎都忘记了还有个大元帅府。罗成也更加得意,鲜衣怒马,金冠银枪的小王爷更是成了北平街头的一景,不知道有多少家的姑娘为他肝肠寸断,夜半春梦。
相比起有大军弹压而平静的幽云,太原一带百姓的生活却是得益于李家的两位公子李建成和李世民。因为杨广建汾阳宫的旨意,太原百姓的徭役多是修建宫殿,修补应付北方突厥的长城。这本来辛苦的差事比起远赴幽云苦寒之地甚至直去高句丽的死亡之旅来,顿时变成了逃避远行的好去处。李世民协助李渊主管内政武功,一边竭力把汾阳宫修建的富丽堂皇好博得杨广的欢心,一边和刘文静一起帮助李渊处理太原的政务。还带领刘弘基等将带领五百骑兵将山东来犯太原的“历山飞”王须拔两万大军击败,从此再无盗匪敢来太原附近寻衅劫掠,保得一方的安宁。柴绍在这一年的元月和李颜樱成了亲,新婚一月,朝廷一纸调令。将柴绍迁往大兴,辅佐皇孙杨侑,名为升迁,实是人质。杨广虽然早就忘记了当初如同痛恨李渊乃至蒙面劫杀的仇恨,却对这个表弟一直不放心。有了三个人质,又需要他防备突厥,这才勉为其难的把太原重地交给了他。
江南的门阀对于杨广的所作所为颇有微词。虽然萧禹在萧家并无地位,可是他因为小罪被贬之事还是在江南萧家中引发了不满。不过萧禹一力促成的修建佛寺的工程在十月初八吉日开工,只江南一地就有二百七十座佛寺同时奠基,倒叫不明白萧禹深意的江南士人心里舒服了一些。而贯穿南北交通的大运河虽然征了无数的徭役,江南百姓也被摊派了不少的钱粮。各大世家却敏锐的发现运河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更多,杨广想借运河控制江南,江南的士人也正想借着运河把江南的文化和发达的经济传到北方。南人北人各怀着心思,远离高句丽战场的南人,便默默的容忍着杨广的胡闹。只是萧家新任的家主萧铣联系了江南江都附近其他三大世家的李家李子通,林家林士宏,沈家沈法兴大方的捐献了十万两给江都地方上担负徭役。换来的是四家有权各招募五千壮丁,作为私人武装,协助官府平定盗匪。四家借此机会,大肆的扩张,至少都养了上万的私兵。地方上拿了好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虽然因着几大世家的私兵十分卖力的围剿盗匪的缘故使得江南大部分地方盗匪少见踪迹,杨广却不知道平静的背后,是更恐怖的力量在威胁着隋朝的统治。
自从杨广离开,皇孙杨侑在樊子盖,屈突通,吐万绪,魏文昇等文武大臣的辅佐下治理西都大兴。杨侑虽然年纪幼小,却聪明敏锐,待人宽厚,颇得众大臣的爱戴。别处生民烦扰,大兴城里却依然是花花世界。西域大会之后,各国的商贾来往大兴更加频繁,鸿胪寺牛弘每日忙的不可开交,盛世大隋最后的华彩让各国商人如醉如痴。在大兴城里潜伏的叶竹君和红拂掌管着六道最精英的人才,连同北平的吴奈,东都的余双仁,构成武安福六道情报网的铁三角。在李靖为武安福画出的山河地图上,大兴乃是至关重要的城市,自汉魏以来。得关中者得天下,更何况在武安福的记忆里,李家能够在天下大乱中渔利,最成功的一步就是夺取了大兴。因此他在大兴投注了最多的精力。红拂的迎春院和叶竹君在三教九流中安插的无数间谍源源不断的提供着各种足以影响天下的消息。其中一个最让武安福关注的消息就是销声匿迹很久的“李氏必当天下”的传闻。当年就是这个传闻害死了李漩全家,也逼得李渊离开大兴,在这动乱初见端倪的当口,这空穴来风的传言对于怀有大志的李姓人来说,各有心思。
太原,李世民念叨着这传言,和刘文静轻轻碰杯,一饮而尽,年轻的眸子里全是充满斗志的光彩。太原在两人的治理下,虽然不敢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却比其他地方强的许多。河南河北的许多多有逃避兵役徭役的流民来此,其中不乏勇士。早预计到天下会有乱局的李世民,没想到一切应验的如此之快,他细心安置流民。深得民心,不但因此从中招募了一批新兵,还发掘了薛万彻,薛万均,赵文恪。窦琮,薛大鼎,雷永吉等豪杰之士为部下。实力增强的李世民,并不满足他敦煌候的身份了。
洛阳,李密挥毫写下自己的名字,端详半天。推开窗户,仰望天空,无声的念叨着听来的传闻。杨玄挺,杨玄纵,杨万硕。杨积善,王仲伯,赵怀义……在李密的建议下,本来散布在各地的还忠于杨家的子弟门徒悄然潜回洛阳。兵部这一次出征高句丽的名单里,身为礼部尚书的杨玄感负担漕运军粮供应远征军的要职。想到这可以顷刻间截断隋朝命脉的大权已经被杨玄感控制,而杨玄感又对自己言听计从。三十而立的李密早忘记了逃亡的身份,开始憧憬起更遥远辽阔的未来了。
江南,李子通翻看着厚厚的私兵名册,脑海里盘旋着传言。江南李家和沈家因为运河的漕运之争,已经私斗了数场,两家都知道谁掌握了漕运的大权,谁便有可能掌握江南的命脉。萧家水上实力孱弱,这正是李家和沈家取代萧家江南第一门阀的大好机会,打败沈法兴。夺取漕运之权,控制江南,然后……李子通美美的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