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吉利的花费在成倍的增加,但这些花费对于拥有澳洲与加拿大的英吉利来说,并不是不可承受的,一旦清国战败,这些花费将会成倍的赚回来。
京津一战,对杨猛也不是没有影响的,几十万大军的补给,每天都是一个巨大的花费,因为战争的缘故,京津一带,十几万亩两天撂荒,即使一年一季,杨猛损失的粮食也在几千万斤上下。
几千万斤粮食看似不多,但这足以支撑五十万大军一个多月的粮草了,若是这些粮食到了民间,就是百万人两三个月的口粮呐!
而且大军的耗费是持续性的,西北的战事,短时间之内还要杨家接济粮食,如果今年的粮食生产,遇到什么天灾,那粮食危机就要落到杨猛的头上了,大清的人口太多,即使能从海外购粮,也不足以维持四万万百姓的需求,一旦出现大面积的灾害,后果不堪设想呐!
消耗战,真是打不起,望着一份份的粮食清单,杨猛也头疼的厉害,如今只能期盼修渠工程,能保证南方的粮食产量了,若是南方的粮食完了,那杨家就要在中亚四汗国开人肉口了!
第八百三十五章 皇家科学院
与银子和枪械相比,粮食才是最关键的问题,如今杨猛就期待着诺贝尔等人的返航,因为战争的缘故,葛仕扬和诺贝尔的行程,被大大的延误了,但时间还算足够,若是他们最近能赶回来的话,或许化肥这物件,第一季的粮食就能用上,一旦有了合适的用法,江南的第三季粮食,应该就能大批使用化肥了。
今年的大半年时间,杨猛决定将重心放在粮食的生产上,即使江南有三分之一的土地能用上化肥,那增产的粮食也是极为可观的,三两年之内,在大清普及化肥,再加上修渠工程,粮食产量翻上几番,应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如今,科技和畜力才是推动粮食增产的关键,化肥、先进的农具、大量代替人力的牲畜,就是杨猛的着力点,只要有了足够的粮食,这仗就能持续的打下去了。
如果粮食出了问题,杨猛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但这个办法相当的残酷,危害也是极大的,将中亚四汗国和沙俄的百姓当做口粮,后世怕是要不得安宁了。
对于吃人肉,军队和百姓,应该没有多大的抵触,毕竟人肉口这物件,过去几十年在大清是相当普遍,处处灾荒,吃肉总比吃土强呐!
安德烈走后的一个月时间,杨猛的主要任务,就是跟三十个蒙女造孩子,军务、政务他都不直接插手了,只是通过秦子祺的暗影来了解各地的进度,他不插手军务与政事,大清也能顺利的运转,再持续的看几个月,或许也是不错的试验,若是结果好,那条路就可以走一走了。
五个月的时间,本该两个月的航程,葛仕扬和诺贝尔等人,走了五个月的时间,这时间太长了,长的几乎让杨猛觉得葛仕扬等人已经叛逃了。
三个月的延误,对杨猛来说也不会坏事儿,呆在地中海出不来的这几个月,葛仕扬、西门子、诺贝尔等人也没闲着,招揽人才就是他们要做的事情,无论是参与研究还是作为助手,有些基础的人还是好用的。
在这个理念的支撑之下,他们的人马扩大了五倍之多,将近两千人的队伍,还都是一些有着科学底子的人,这样的收获对杨猛来说也是极为可观的。
欧美并不是不注重人才,而是他们在人才的注重上有所偏颇,造船、铸炮这类的技工比较吃香,想诺贝尔、西门子这样研究偏门东西的,就不怎么吃香了,若是诺贝尔和西门子不做买卖,恐怕连试验资金也没人赞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