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封锁的诸位将领各自得到了赏赐,都是钱财物品,并无官职爵位的赏赐,这让一些人觉得奇怪,不过这也不是军功,看来也是可以理解的;接着以孙思邈为代表的长安总院诸位功勋医者上朝接受李二陛下的赏赐和亲自接见,这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医者上朝堂迅速传遍大唐,医者的地位在无形之间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不过还是没有官位和爵位的奖励,功劳最大的研究出特效药的孙思邈也没有获得爵位奖励,这让大家有些不理解;最后,主管长安治安,提出防疫条例的苏宁也被奖励,作为第一功臣,获得了大量的钱财和物品奖励,但是也没有获得其余的奖励。
要说这次的瘟疫能够以最小的代价予以解决,苏宁和长安总院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波及范围如此广、最初势头如此凶猛的瘟疫最后却只有不到一万人丧生,而余者尽皆康复,真可谓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没有特殊的奖励,实在是说不过去。
正当群臣疑惑之时,李二陛下抛出了重磅炸弹——爵位制度改革。
爵位制度改革从贞观七年年初就提了出来,群臣反响不错,都认为这就是多了一些安全的保障,尤其是一批国公,更是这样想的,但是一直未曾付诸实施,这个时候,李二陛下终于颁布圣旨,下令将大唐爵位制度进行改革,除去王爵之外的七等爵位扩充至十五等爵位,最第一层爵位为三等男爵,最高一等爵位为一等公爵,一共十五等,王爵不变,由是如此,并且立刻就按照原先的功劳改封了一批功勋。
以李世绩和程咬金为首的一批中生代国公重臣全部封为二等公爵,原先国公名号不变,待遇加上三成,以示奖励;苏宁被封为一等侯爵,待遇加三成,以示奖励,孙思邈被封为三等子爵,以示奖励,长安总院十一名功劳最大的著名医者获得了三等男爵的赏赐,是为国朝开国以来头一回大封群臣,还带上了一群医者。
被封为一等公爵的人很少,不是老臣,就是功劳太大,或是不堪驱使,比如李靖,比如秦琼,被封为一等公爵,待遇加一半,以示荣耀,大家心里明白,这是皇帝给群臣的一次特殊奖励,二等公爵,那就是还能往上走,还能继续立功,而且想做一等公爵肯定很难,说不定要等到死后追封,但是胜在踏实,大家还有办法继续立功,往上走。
这就是一个信号了,一旦被封为一等公爵,那就是人臣之路走到了顶端,就可以考虑去军事大学混日子养老了,而其余臣子,继续努力吧,你们还有机会,还有时间。
十五等爵位分封制度得到了群臣拥护,不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得到了改封,苏定方被封为二等侯爵,薛仁贵封为三等男爵,孟雨封为三等男爵,其余众人大多被封为二等和三等爵位,至于每一等级的一等爵位,都被认为是下一等级的预备军,对于此,苏宁有些意外,他认为自己也应该是二等侯爵,谁知李二陛下给了他一个一等侯爵,那不就是说,下一步就要做公爵了吗?
可是这是喜事,这真的是喜事,被封为二等公爵的诸多大臣心中欢喜,背着李二陛下弹冠相庆之事甚多。
安抚了群臣之心,安抚了百姓之心,李二陛下一下子获得了巨大的声望,这才有底气在朝堂之上正大光明的开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就是教育改革,一口气下达数十条教育改革法令,放出豪言要在二十年之内在大唐国内每一个乡都设立乡学,号蒙学;每一个县都设立县学,号小学;一个州都有州学,号中学;大唐都城长安设立最高学府大唐政法大学,具为官办之学。
改革科举制度,将大量的官位名称下放,每三年开一次科举考试,将所有需要的职位都明文写上,善于哪个职位,想考取哪个职位,就直接报名,专门考取这个职位,一旦考上,通过面试,就可以得到这个职位,参考者只要是大唐子民就可以,没有其他要求。
这是教育革命,一场影响到千万年以后的教育革命,官办教育一直到宋代才逐渐成规模,逐渐成型,而唐代之前就别提官学了,私学都不兴盛,而官学的消息一传出,立刻激起千层浪,民间广泛议论,文人争相发表言论,讨论该措施的可行性,可无论如何认为,没有人反对这样的做法,朝廷先是售书售纸,而后下达教育改革令,改革科举,这是要大兴文治的前兆,文人无不欢欣鼓舞。
不少文人一直都认为大唐过于刚强了,就拿之前的军事大学来说,一下子让民间习武之风大盛,大唐本就重视军事,加上朝廷重视以及另外一条文人之路走不通,这样一来,更是一边倒的喜武厌文,而朝廷扳倒了山东士族,并且发售图书,设立官学,改革科举,招揽人才,这就是要大兴文治,文武平衡之预兆。
对于此事,朝堂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大家都支持,有人反对也不敢说出来,这是一场大的功德,办成了这些事情,所有人都是无上荣光,人人争相献计献策,没有一人提出反对意见,但是渐渐地,就有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比如开放了科举之后,读书人欢欣鼓舞,读书人数量猛增,但是谁来做老师呢?
大唐不缺书本,不缺纸张,不缺笔墨,唯独缺老师,能识字的人都愿意做官,真正愿意做老师的人,很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