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羲笑笑呵呵地道:“老人家旦请说来,不要紧的。”
木根顿了顿,道:“我村青少二十人,不知大人可否……”
刘羲眉头一皱,他立时明白,因为看到自己手下的强大战力,这些秦民想让自己训练他们。因为当时的秦人无时不在战斗,不是和别的国家打仗,就是自己的私斗,在私斗中,两个村,两个部,为了某种原因,打在一起,人多就占便宜,人少就吃亏。
有时候,两个人在一起打架,输了的就找同村的人帮场子,一场架打下来,有时还要死人,一死人,那好了,就结仇了,秦人的仇多得数不清,这也是秦国虽强,但国力不张的原因。作为一个国家,它的军队一定要经过相当的训练,但问题在秦国不行。
一是没钱,二是一旦成军,你可能会在军队里发现你的仇人,这样一来,哪有团队精神?
不过,这不是主要原因。刘羲不想给这些秦民训练的最大原因是不想让自己的练兵法子传出去。要知道,刘羲的方法是经过后世千锤百炼下的结果,传出去,会对刘羲造成不好的影响。这个影响可大可小,但不管怎么说,都是影响,刘羲为什么要给自己留这个手尾?
“不行!”刘羲断然拒绝:“本官是地方族长,是定戎令,可以训练本官的部曲,但不是说,本官可以训练你们,本官如果这样做,那和造反还有什么区别?那不是本官的职责,只有在战时,本官才可以保护组织你们,这是本官的权利,本官职小,但不会忘了这一点。”
定戎令,本来就是秦穆公时,给那些小戎族的一种权利,是秦国的一种法令,但不是说,刘羲可以招训秦民,秦民是秦民,戎人是戎人。比如说刘羲,他现在算得上,也是夷!也就是戎族。戎字在古时就是指兵的意思,是说好武的部族。
刘羲可以在自己的部族里养兵,但也仅此而已,不是说他可以在秦民中也这样做的。
刘羲当然想收下这些秦民,但不行,这是一个尺度问题,刘羲对此很敏感。
在过去,刘羲军训时,他很认真,真到几个女兵给他整得哭了。
后来上级说话了,你是什么人,她们是什么人?你怎么可以用你的准绳对待她们?
从那以后,刘羲注意到了尺度问题,愿意和他学的,他会多教一点,其它的,一边去,刘羲甚至不管她们的放荡。在刘羲看来,就是一个糊字,你们想糊,我就让你们糊。
但这样的结果,是刘羲得到了奖赏。事实上,刘羲能从前线给调到国安局,这里面就是他当年的女兵帮忙的结果。
见老秦民们讷讷诺诺,刘羲忽然明白了,这些人是想给自己的后生一个保命的法门。
秦人,永远都在战斗,指不定哪一天,对面的义渠人就会杀过来,这些生活在边境的秦民虽然也一样悍勇,但他们不是正规的军队,所以和那些人打,就算是占了一些便宜,比如说弓和铁器,可一样不行,会大量死去,这也是边民们得到免税和免征的优待原因。
因为,很有可能,他们是战争的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