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露出喜不自胜的神情道:“陛下此乃是盛事啊。”
李重九看向苏威道:“苏爱卿,你觉得如何?”
苏威道:“微臣也是觉得此事堪好。”
李重九道:“苏爱卿,朕想让你负责校书之事,另外我请你作这洛阳书院的山长,你觉得如何?”
苏威听了不由讶然,但转念一想,校书之举,乃是流芳百世之举,对于自己这个行将就木的老者来说,还有什么比身后名更看重的。至于为一书院山长,岂非将来天下许多读书人都为自己的学生,这不仅是天大的荣耀,对于苏家人脉也是大大有好处的事啊。
苏威道:“老臣年迈,本不堪此任,但蒙陛下看重,不以微臣老朽,委以重任,老臣必当尽力而为,以报答陛下隆恩。”
李重九听了欣慰道:“朕就知道苏爱卿一定会答允的。”
李重九斟酌了下道:“朕赐洛阳书院为皇家书院,苏威就为首席山长吧,周旭你可以协理此事,请天下名儒来书院中教习,第一批洛阳书院的士子,就以一千人为限吧。洛阳书院两年肄业的士子,可免去县试,直接入原籍参加郡试。若是特别优异者,可直接举荐给朕。”
周旭与苏威当下一并称是。
洛阳有的是士族俊杰,五陵子弟,李重九让士族入洛阳书院读书,也是收拢人心之用,等于给洛阳士族子弟开了一条终南捷径,让他们为大赵效力。
李重九对周旭问道:“今年秋天郡学取士,进行得如何了?”
周旭闻言道:“郡学考试的章程,早已拟定,一卷为四书五经,二卷为天文地理算术农识,三卷为策论,县学郡学士子早都习以为常了,两年前的国试也是采此三卷之法为国选材,士子们和民间百姓还是比较称许的。”
李重九听了问道:“当初姬爱卿曾与我言,取人才之事,办县学郡学,非十年之功不成,而今快十年了,县学郡学着有成效,实在是令朕欣慰。这都是周爱卿你教导有功啊。”
周旭听了连忙道:“微臣不敢居功。此乃是陛下重教育之事,奉为国策。自陛下所提的韵文,标点在民间普及后,不少如臣一般的寒门子弟,都有了读书进学机会。故而这几年郡学县学国子监所培养的人才,不尽其数啊。”
李重九听感叹道:“十年生聚,十年教养,越终而灭吴,而今天下寒门士族人才,都认同朕以县郡之试,为取才准绳实是不易啊。”
周洲也想到这十年来,培养人才辛苦,亦不胜感慨,而今他最得意的两个弟子,赵欣,周洲都已是官居郡守了,这叫他如何不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