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若望和他的教友们抵达了澳门,被安置在圣·保禄学院里。传教士们一踏上中国土地,便开始精心研习中国语言文化,甚至以掌握北京官话为目标。这些西方修士入乡随俗,脱下僧袍,换上儒服,住进中式房屋,并潜心研究中国经史和伦理,寻找其中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点。在同朝野名流交往的过程中,这些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又熟读汉文典籍的西方传教士,自然赢得了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好感和信任,从而达到其传播信仰的目的,这就是利玛窦开创的“合儒超儒”的传教策略。但有些狂热的传教士们,认为利玛窦过于迁就中国人,影响了天主教的“纯正性”,发展教徒速度太慢。在利玛窦去世之后,开始改变利氏的传教路线,采取激进式的传教方式,坚决排斥儒家思想,严禁中国教民祭天、祭祖、拜孔子,激起了社会人士的反感与怀疑,酿成“南京教案”,传教士们被驱逐,在中国内地几乎无立足之地。
其时正是明朝内忧外患之际,满洲努尔哈赤的勇兵悍将“非火器战车不可御之”。朝廷派人到澳门向葡萄牙人购买大炮。滞留澳门的传教士们以军事专家的面目,跟着大炮随行,得以进入内地。
汤若望换上了中国人的服装,把的德文姓名“亚当”改为发音相近的“汤”,“约翰”改为“若望”,正式取名汤若望,字“道未”出典于《孟子》的“望道而未见之”取道北上。1623年1月25日到达北京。
崇祯十七年他来到了南京,但忽然便遇到了京城被破的消息,于是便滞留在了南京能够,但却没有想到丁云毅派人找到了他。
对于这位名闻天下的武烈王,汤若望是早有耳闻的,但当自己亲眼见到的时候内心不免还是有些激动。
请汤若望坐了下来,丁云毅忽然信口道:“第一天,耶和华创造了光;第二天,耶和华创造了天空、大地和海洋;第三天,耶和华创造了花草树木;第四天,耶和华创造了太阳、月亮和星星;第五天,耶和华创造了各种鱼和鸟;第六天,耶和华创造了牲畜、昆虫和走兽。并且创造了两个最初的人,并让他们管理这一切;第七天耶和华对自己创造的一切十分满意,于是坐下来休息。因此在你们的国家里,就把第七天当作休息日……”
一听对方居然那么了解《圣经》上的内容,汤若望顿时来了精神。
丁云毅微微一笑,道:“我在福建的时候,就听说过神父的名字了。非常高兴能够在这里见到神父。”
汤若望也笑了,直接了当地道:“方才王爷讲的是创世纪的故事,看来王爷阁下对‘圣经’非常熟悉了。”
丁云毅笑了一笑:“神父,我虽然看过‘圣经’,但并没有接受洗礼的打算。”
汤若望也没有想到他这么快就一口拒绝,虽然在明朝劝人信教接受洗充被拒绝是常有的事情,传教士们早己经习惯了,但这一次汤若望还是感觉十分失望。
虽然只是和丁云毅接触了这么一小会的时间,在汤若望看来,丁云毅和他所见过的中国人有明显的不同,他对泰西、对天主教的了解远在其他的中国人之上,对于泰西的科技知识也非常之的了解,而且他这么年轻就以经做到了中囩的王爷,以目前明朝的局势来看,他的未来似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这一点如果丁云毅接受了洗礼而加入天主教,对于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一定会大有益处。可以说这作用甚至比徐光启更大。
看到汤若望一脸掩藏不住失望的祥子,丁云毅也不禁有些好笑,泰西人果然都是直肠子的人:
“神父,请你不要误会,我虽然没有接受洗礼的打算,但并不表示我对天主教和教皇大人就不尊敬,只要是在朝廷法令允许的情况下,我可以为神父指派的传教士在我的管辖区内传播主的福音创造一切的有利条件。”
汤若望听了,也不由精神一振,这到也是一个不错的条件,通过学习天主教在中国传播的经历来看,汤若望总结了两点,天主教想要在中国取得大的发展,一是要得到朝廷的允许,甚少不能反对;二是要得到实力大官的支持。而且后一点实际上比前一点更为重要。
因为在中国生活了二十五年,汤若望所见太多明朝官员上瞒下蒙,明里支持,暗里反对,在不知不觉中,就让朝廷的法令成为一张废纸,甚致是为自己当借口,而且朝廷居然还找不出一点错来的事情。
有不少时候,汤若望都不得不感叹,中国人实在是太聪明了,聪明得就连装起糊涂来,比真糊涂还像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