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松子干果等大量贩卖,皮货,名贵药材,一年千万以上是唾手可得。
眼前这布袋中,两个青年南商总以为是这些北方特产,所以倒并不怎么放在心上。
袋子很沉重,一打开来,两人就惊呆了。
李文昭上前,伸手一摸,再一闻,笑道:“这是上等的青海井盐啊大人,我们除了北货,再弄些井盐来卖?这倒也是个生财的门道。今年年头淮扬一带诸府大灾,确实是好生发。”
他的话不怎么认真,要填充淮盐留下来的空白市场,应该是大量的真正的食盐,而不是眼前这些又细又白的井盐。
在明清乃至民国时候,全国大半地方的百姓吃的盐都是管制的,而且九成以上是海盐,后来技术和物流发展了,食盐还在管制,只是吃的盐以井盐和湖盐为主了。
这会子的海盐处理的都不好,颗粒大,颜色灰,只有井盐也就是俗称的青盐才细白干净,不仅能食用,还能清洁牙齿,是中产之家才能用的起的好货色。
盐是百姓离不得的东西,但指着用昂贵的青盐来抢占市场,李文昭肯定不以为然。
宋钱度却知道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确定之后,便向着惟功笑道:“还是请大人开释吧,不然我们如在雾水之中啊。”
“嗯,这是我们复州盐池出产的海盐,成本么,大约这一袋有几文钱的工本钱。所以卖的价格,当然是和普通的淮盐一样。”
“什么?”
李文昭一惊之下,顾不得失礼,扑上前去,将盐又捧出来看。
细白如沙,闻着咸腥,又尝了一下,确实是上等好盐的感觉。
“此物居然是海盐?”
“这是用盐池晒盐法出来的盐,颗粒细白,不差井盐太多。”张用诚笑道:“晒盐法周期四五十天,出盐也好,且多,但有一条,要靠天吃饭,持续阴天,冬天,就没有办法出产了。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大张旗鼓,争取在落雪之前,多备一些,到下次海船出发时,这东西可以用来压舱了!”
船舶出海,压舱物不可避免,以免受到大风侵袭的时候难以抵抗,辽阳的船都是千料以上,压舱最少几万斤以上,张用诚所说压舱,当然不止一次运这么点,只是一种供之不绝的开玩笑的说法。